杭州樓市調控加碼終于來了,但依然只是溫柔一刀,殺傷力有限。
1月27日上午八點多,杭州住保房管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宣布從住房限購、住房限售、稅收調節和無房家庭認定標準及高層次人才優先購房政策等方面加強調控。
在住房限購上,《通知》規定落戶本市未滿5年的,在本市限購范圍內限購1套住房;二是規定將本市限購范圍內住房贈與他人的,贈與人須滿3年方可購買限購范圍內住房,受贈人家庭須符合本市住房限購政策(不含遺贈)。
看來,新政仍然給新杭州人了機會,杭州仍在鼓勵外地人落戶杭州。
在贈與買房上,新政規定,贈與人須滿3年方可購買限購范圍內住房;受贈人家庭須符合住房限購政策(不含遺贈)。
贈予房票被補上了漏洞,通過贈與騰房票的情況被遏制。
在住房限售上,《通知》規定新房中簽率小于或等于10%的,自取得不動產證之日起5年內不得轉讓。以無房家庭身份購買的熱點項目,自取得不動產證之日起5年內不得轉讓。
以取得不動產證為計算單位,限售5年,加上從買房到拿到房產證的兩至三年,套現周期變為7年甚至8年,炒房周期被大大拉長,炒房客后續要衡量了。
在稅收調節上,《通知》明確本市限購范圍內,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為5年。
目前杭州市場上大部分次新二手房都未滿5年,二手房交易成本再次提高。
在無房家庭上,杭州新增了一類無房家庭,規定2018年4月4日后轉讓本市限購范圍內住房的,在本市限購范圍內無自有住房記錄滿3年,可認定為無房家庭。
這是此次新政中唯一的利好人群,2018年搖號新政以來被誤傷的剛需這次終于被照顧了。
在高層次人才優先購房上,《通知》明確高層次人才轉讓本市限購范圍內住房的,須在本市限購范圍內無自有住房記錄滿3年方可享受高層次人才優先購房。
去年疫情期間,杭州政府給人才們發“好人卡”,落戶門檻也降低至大專。引進人才的效果是顯著的,2020年前十月,杭州市單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就有30.9萬人。
這些人才落戶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杭州的搖號大軍。2020年上半年還所向披靡的人才大軍到了下半年也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了。
現在,人才騰房票炒房這條路被堵上了。
有關這次調控加碼,杭州已經遲到太久了,直到上海、深圳連續加碼了調控,杭州的調控才姍姍來遲。
2020年,杭州新房成交了15.28萬套房子,創下近三年來的新高,在近六年中位列第三。即便這樣,也是杭州相關部門嚴控預售證發放后的結果。
在新房房價上,克而瑞數據顯示,2020年,杭州十區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8446元/平方米,同比2019年的27695元/㎡上漲了13.54%,創下杭州近五年來房價漲幅新高。
二手房市場上,疫情后杭州的二手房就一直處于高溫不下的狀態,2020年,共有7個月二手房成交量破萬套,全年成交了10.2萬套,創下近三年新高。
品質次新房、學區房漲幅20%以上的不在少數。比如融信學院府、中國鐵建西湖國際城、萬科融信西雅圖、融創河濱之城等。
2021年才剛進入第一個月,往年這時都是買房淡季,但今年杭州的買房熱情卻仍然高燒不退,臨近登記期,有售樓處干脆關門謝客,置業顧問集體失聯。
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丁建剛表示,相對于一線城市上海和深圳,杭州原來的政策漏洞較多,這次一攬子抬高六道門檻,堵上六個漏洞,是杭州歷年的調控政策中,一攬子出臺政策最多的一次。
今天杭州新政出臺的這些提高門檻和補漏洞的措施,將大大提高獲得房票的難度和時間,短期內市場會強烈反應,特別是反映在二手房交易上。
丁建剛認為總體來說仍然是原來老政策的加強版,補漏洞版。沒有出臺殺傷力極強的對普通家庭的限售政策,與上海聯席會議機制不同的是,杭州政策出臺方是杭州房管部門,金融部門沒有參與進來,沒有提到按揭貸款政策的變化。
關于未來杭州市場動向,丁建剛認為應該密切關注貨幣政策,包括貨幣總量和利率水平。
10:30 | 掌趣科技發布2024年年報:加快SLG... |
10:28 | 新智認知:新興業務快速成長 經營... |
10:28 | 開盤僅3分鐘申科股份直掛漲停板 或... |
10:28 | 眾信旅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4.55億... |
10:25 | 武漢控股攜手高校舉辦第二屆青年雙... |
10:22 | 惠云鈦業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布局... |
10:21 | 聯想“一體多端”戰略加速落地 |
10:18 | 良品鋪子2024年營收71.59億元 經營... |
10:15 | 滬市公司并購重組釋放活力 產業協... |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