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城市的樓市趨熱,讓調控的大錘密集而至。
1月27日,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通知》(下稱“《通知》”),圍繞“房住不炒”的核心再度加碼杭州住房市場的調控力度。
同一日,廣州工農中建四大行房貸全線漲價,提高房貸利率。在此之前,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相繼出臺政策,加強樓市的監管。短短兩周,幾大熱點城市紛紛祭出新一輪調控大旗,讓樓市重新蒙上一層寒意。
密集的政策或不會在市場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于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會帶來強烈沖擊,進而導致局部過熱的市場回歸理性。而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房地產企業。
盡管多個受訪地產企業均向第一財經表示仍需對政策影響進行觀察,目前暫時未就公司經營策略做出調整。但悲觀情緒已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充分顯現,近日來,地產股再度承壓屢創新低,A股市場上,昔日龍頭“招保萬金”中的保利發展(600048)和金地集團(600383)跌破凈值,香港上市的內房股則呈現大面積破凈狀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政策收緊將加速房企間的分化,未來開發商將會面臨資金困境、利潤下滑等難題,為此房企或將會加速銷售,提高營銷力度,拓寬營銷途徑,快速回籠資金。
樓市趨熱城市齊出招
杭州新出臺的樓市調控《通知》主要內容有:在購買資格方面,落戶杭州滿5年后可購買第二套住房,住房贈與人須滿3年可購買限購范圍內住房,在限購范圍內無自有住房記錄滿3年可認定為無房家庭,高層次人才的優先購房資格也須在無自有住房記錄3年后方可享受。
在住房轉讓方面,新房中簽率小于或等于10%的,以及以優先購買方式取得熱點住房的,須在取得不動產證5年后才能轉讓住房。同時,和上海的房地產調控新政一樣,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也從2年提高至5年。
同策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李霄霄認為,杭州調控新政對市場施加的影響是通過減少市場上的房票、提高投資購房者的進入門檻來實現,投資者的收益周期被進一步延長。
“如果考慮到期房銷售,從網簽到拿證的2年,投資者從買房到退出的周期將拉長到7年。即便在此期間房間能翻番,年化回報率也僅有10.4%,相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并不具有優勢,同時還要承擔房產低頻交易以及資產流動性鎖死的風險。”此外,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的延長能夠降低二手房轉手的性價比,降低二手房市場的熱度。
相對于杭州的行政性管控,廣州則采取了金融手段加碼調控力度。據悉,廣州首套房貸利率調整為LPR+55bp,二套房貸LPR+75bp,此前則是首套房為LPR+40bp,二套房LPR+60bp,變更后首套房貸利率為5.2%,二套房為5.4%。
一位廣州當地的中介告訴第一財經,“有客戶前兩周剛定的房,一直覺得不著急,現在簽合同貸款的話就要按新利率計算了。”
“一直以來金融對房地產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廣州去年新房成交增長很大,那么涉房貸款占比理論上一定是增加的。在央行要求集中度管理的背景下,房貸收緊是必然的。”一位業內專家人士認為。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在李宇嘉看來,如果房價漲幅預期比較大,房貸利率小幅上調影響不大;如果疊加額度明顯受控制、貸款發放周期拉長,商品房的交易量會受到明顯影響。“現在廣州的房價水平已不是幾年前,金融杠桿買房的現象極為普遍。”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也表示,房貸利率提高,對購房者來說意味著月供增加,購房成本上升,對剛需購房者來說影響更大,或將會減少一部分購房需求,對投機炒房行為也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精準打擊市場投機
開年的各地住房調控新政已將樓市“冷卻劑”灑向了房地產交易鏈路的所有環節。
“最近這么多的動作,確實是在給市場降虛火,”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而且基本上都屬于精準打擊,上海的認籌率高,新規就明確了搖號的辦法,增加了持有成本;杭州的落戶門檻低,新規就提出了落戶后可購房的資格年限。這都是針對各個城市最突出的矛盾來設置的,是在一城一策的指導思想之下調低市場的預期,后續如果市場降溫不顯著,還會有相應的舉措出現。只有這樣,才能把一個真實的市場還原出來。”
盧文曦認為,正常的剛需、剛改、置換在目前的市場中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現在的交易節奏和之前相比,會慢一點,畢竟在新規影響和銀行信貸管控之下,交易周期會明顯變長。”
調控密集出臺,最焦慮的還是房地產企業。多位房企人士向第一財經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現在企業普遍缺錢,需要加緊去庫存,所以肯定樂見利率下調而不是收緊,這必然會傷害一部分購房需求。
一位TOP10房企內部人士稱,集團在當地的營銷策略暫時還沒有調整。也有華南房企人士稱,按照常規打法,春節前后即便利率沒有變動,房企都會有一波加大營銷力度的做法,這次正好疊加了政策因素。
另一家二線房企負責人則表示:公司暫時沒有什么應對的動作,還是按之前的銷售計劃進行。1月份基本上都是新開盤的項目,蓄客了一段時間,所以賣起來感覺還好,后續不知道會不會有反應,一般政策的反應都要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
房企洗牌加速
2020年,在克而瑞重點觀測的45家典型房企中,全口徑銷售業績低于平均增速的房企達11家,其中增速為負的7家房企中,有4家為千億房企,仍能保持高速增長的房企不足10%。
與此同時,中等規模房企面臨增長困局,500~800億規模的房企數量則較往年明顯減少,500億規模梯隊以下的部分房企面臨增長困局、補位能力不足。
克而瑞認為,隨著政策調控融資端的進一步收緊,高杠桿、高負債的運營模式無法持續。預計未來行業競爭和企業經營壓力加劇,不排除2021年還會有更多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的企業。
2020年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人民銀行召集了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有12家房企參加,這些企業被要求按照“三道紅線”進行調整。若未達標,監管層將要求金融機構對相應房企的全口徑債務進行限制。
年末,央行、銀保監會劃出兩條房地產貸款占比紅線,第一財經記者研究發現,有3家一線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超越上限,與這些銀行合作的主流房地產上市公司有約20家,踩線銀行未來將收緊房地產貸款。
有券商人士認為,兩項政策分別約束了行業融資的需求和供給,“三道紅線”主要約束房企行為,推動房地產行業降杠桿、控負債;“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約束金融機構行為,限制金融機構向房企和居民授信。
從三道紅線、涉房貸款管控,到房貸利率上浮,房地產行業去金融屬性的大幕已徹底拉開,開發商也面臨“供給側”改革,劣質房企將被加速淘汰。
對于中小房企而言,本就缺少融資渠道,主要資金方中小銀行又面臨更低的房地產貸款上限。因此,中小房企會加速退出市場,房地產市場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房企頭部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行業加速洗牌背后,一個更趨穩健的地產時代也正在到來。
中信證券認為,無論政策“蹺蹺板”短期如何擺動,大企業的盈利正日趨平穩。這是一個供給側改革的時代,優秀公司已經開辟新的發展局面。
華泰證券表示,2021年地產金融環境擁有更高的能見度,雖然銷售和凈利增速難以回到過去的輝煌,但是更加穩健的發展預期將改變市場對企業的偏見,看好優質房企的估值重塑機遇。
10:30 | 掌趣科技發布2024年年報:加快SLG... |
10:28 | 新智認知:新興業務快速成長 經營... |
10:28 | 開盤僅3分鐘申科股份直掛漲停板 或... |
10:28 | 眾信旅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4.55億... |
10:25 | 武漢控股攜手高校舉辦第二屆青年雙... |
10:22 | 惠云鈦業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布局... |
10:21 | 聯想“一體多端”戰略加速落地 |
10:18 | 良品鋪子2024年營收71.59億元 經營... |
10:15 | 滬市公司并購重組釋放活力 產業協... |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