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涼、涼!如今的樓市就和入秋的天氣一樣,越來越冷,降準的利好也非常有限。
國慶長假的最后一天,繼今年三次定向降準后,央行發布重磅消息稱,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央行這一輪降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保證市場的流動性,主要是小微企業的流動性,精準向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目的并非樓市、股市。
58安居客首席分析師張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整個定向發放方式來看,國家依舊嚴防資金流入樓市,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不排除有一部分資金進入樓市,對樓市、股市是利好因素。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降準對于房企融資并無多大利好,由于現階段融資渠道的重重防火墻,大部分資金無法直接進入開發領域,房企資金面仍然會很緊張,樓市降溫大趨勢不會改變。
房企資金面不因降準而改變
其實,央行此前年內的三次定向降準,已向市場注入近兩萬億元資金,加上近5000億元的棚改資金,和上半年的M2增量93410億元,相當于11.841萬億元,已經接近2015年全年M2增量16.39萬億元和2017年全年增量12.63萬億元。
從央行發布的數據看,8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13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13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與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持平;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28萬億元,同比多增1834億元。分部門看,住戶部門貸款增加701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59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415億元。
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釋放流動性,是否會影響樓市?其實,銀行降準,與房價并無直接聯系,但其中的牽連不少。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認為,降準釋放的資金進入樓市的數字很難估計。而對于小微企業來說,目前銀行覺得小微企業風險太大,不敢放款。
上海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則表示,在樓市調控基調尚無變化的前提下,降準主觀目的是為了刺激宏觀經濟,拯救小微企業。因此,外圍的松動對于開發商資金鏈來說沒有利好面。
“從融資渠道看,除了開發貸,尚無其他可選的創新融資渠道,無法解決上市房企大量的資金需求。”張宏偉說。
民營房企將更主動“降價回款”
張宏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策對房企融資“去杠桿”已經到極致,所謂“創新型”加杠桿的融資方式基本被叫停。因此,在當前融資渠道收緊的背景下,即使降準,短期內房企也不會有機會大幅加杠桿。也就是說,市場有錢,但錢不一定能夠進來。
從現實情況來看,降準對房企來說是“肉到了嘴邊但吃不到,即使吃到代價也不低”。融資成本不降,可貸的錢多了,高成本融資繼續侵蝕企業利潤,對房企也一樣。現在融資成本仍將在高位,房企能做的就是加快三四線城市項目“周轉速度”。
從歷史經驗看,降準有利于銀行發放更多貸款,為購房者提供更多的購房信貸支持;有利于釋放更多住房需求,加大樓市去庫存力度。市場好的時候,降準肯定能刺激樓市;但在市場下行階段,各種融資渠道相對較緊的情況下,實際流到房地產領域的資金有限。
從今年6月的一次降準不難看出,盡管累計可釋放資金約7000億元,但在當前融資渠道收緊的背景下,盡管可貸的錢多了,房企仍然難以融到資,融資成本也很難下降,仍將在高位運行。在張宏偉看來,高成本融資將繼續侵蝕企業利潤,再加上2016年以來的高價地入市面臨“限價”問題,當2018年房企年報發布之時,利潤率的數據應該不會很好看。
在此背景下,房企只能加大自籌資金。不過,政策繼續嚴控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不僅非標資金通道被堵,規范渠道的銀行貸款額度不足,房企發債受限,融資還在進一步收緊。而房企融資困難很有可能導致部分房企陷入現金流困境,從而增加房企債務違約風險。
另外,從房企資金兌付壓力來看,張宏偉認為,今年第三季度是民營房企資金兌付壓力最大時間,不會因為降準而改變,通過主動“大幅降價”回款的現象將越來越多。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