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作為民營企業群體中的一員,聯美控股經過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公司治理,在清潔供暖、供熱行業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供暖行業是涉及民生保障的特殊行業,下游價格統一規定,上游采購價格隨行就市。就是在這樣有限的空間里,公司硬是闖出了一番“大天地”。不僅經營業績連續十幾年保持快速穩健增長,而且公司提供的供暖服務也得到了下游客戶的廣泛認可,實現了股東利益、客戶利益、公司利益的全面多贏。
《證券日報》記者日前來到聯美控股,探尋公司高速發展背后的邏輯。
艱苦轉型
高聳的煙囪,寬大的煤棚,整潔的廠房。《證券日報》記者在聯美控股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渾南的公司總部看到,偌大一個熱源廠,沒有一絲臟亂。
公司前身為黎明股份,主業為服裝制造,于1999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后因經營困難,公司實施重組。2001年,在沈陽市政府的支持下,通過資產置換,南科集團成為控股股東,公司隨后更名為沈陽新開,主營業務也由服裝行業轉型為渾南新區的土地整理以及供暖、供水等公共事業服務。
初次轉型,擺脫了退市危機,但在后續幾年中,公司的扣非凈利潤一直在盈虧間徘徊,最好的時候也只是盈利幾百萬元的水平,并沒有徹底改變局面。
直到聯美集團入主,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后,通過進行資產轉換,將主營業務聚焦在清潔供暖、供熱領域,公司才開啟了新的發展階段。
“剛開始轉型時,公司還是典型的大馬拉小車狀態,原始投入與供熱面積增長不協調。由于歷史原因,管理上也存在產品供應不能有效控制的現象。”聯美控股董事、執行總裁張學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當時確定的思路就是要提高資產使用率,壓低運行成本。通過改組經營機構,劃小核算單位,強化內部考核等方式,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經營意識。”
2005年,聯美控股完成股權變更,同時更新了董事會、監事會。在新的管理團隊帶領下,公司經營成本得到控制,內部管理逐漸理順,績效得到改善。數據顯示,通過催收陳欠款,加大費用收繳力度,公司當年應收賬款較上一年度減少了七成。
2006年是聯美控股改制后的第一個完整運行年度,也是公司新征程的發展元年。雖然當時煤價居高不下,公司多措并施,卻一舉扭虧。公司確立了創建創新型企業的思路,即依靠科研成果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自此,聯美控股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清潔供暖、供熱業務越做越大,盈利能力也越來越強。
做好“煤”文章
度過轉型關口后,聯美控股穩扎穩打,實現經營業績連續13年的穩健增長。從2006年到2018年,聯美控股營業收入增長近22倍,凈利潤增長389倍。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45億元,同比增長9.72%;實現凈利潤8.15億元,同比增長26.10%。
張學森告訴記者:“我們主要從事清潔供熱業務,能不能做好,關系到千家萬戶冬季過得舒不舒適,關系到眾多企業能不能安全生產,關系到上萬名中小股東的投資利益,也關系到三千余名員工的福祉。我們必須做好,這既是使命,也是責任。”
供暖價格由政府統一劃定,采購上又要緊隨價格波動,很多人都把供暖看成一個“上擠下壓”的“憋屈”行業。但在張學森眼里,供暖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供暖是剛需,只要經營做得好,就可以持續獲得穩定利潤。
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聯美控股盈利能力穩步提升,毛利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18年報顯示,公司近八成的收入和利潤都來自于供暖、供熱業務,整體的銷售毛利率達到52.56%。
技術創新和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公司不斷提高盈利能力的核心因素。張學森表示:“在2006年,通過多方調研,我們就確立了向技術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路。盡快將鍋爐低熱值煤燃燒技術攻下來,要積極利用地源、水源熱泵技術替代傳統能源。”
“我們沒有光盯著燃燒效率,沈陽附近富產低熱值的褐煤,我們就用當地最經濟、最適用的煤種來設計和定制最適合的鍋爐。”張學森告訴記者,“為了做好‘煤’文章,公司與高校合作開發,在鍋爐選型時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技術論證,以確保爐型和燃煤的高匹配度。在采購上采取淡季儲煤等措施,新北熱電、國潤低碳等分、子公司還引進了專門運煤專列進廠,最大程度上降低運輸成本和損耗。”
記者在公司采訪時,正值工作人員做供暖前期的設備檢修與調試。張學森指著熱源廠一排整潔的綠色鍋爐向記者介紹,“我們特有的鍋爐,并不像一般企業要燒高規格的動力煤,就是最普通的褐煤,經濟又高效。”
“我們擁有國內單體裝機規模最大的水源熱泵項目。子公司國惠新能源是高新技術企業,也是遼寧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張學森告訴記者。
“供暖是個繁雜的行業,涉及環節多,鏈條長,如果不把管理提上去,一個環節疏漏一點,匯集起來都是大問題。”張學森告訴記者,“比如在供熱管網方面,我們熱源廠出去100噸,要爭取用到99噸,同樣的熱量我們就可以供給更多的用戶。在收費端,我們做到了分戶控制,有嚴格的考核和稽查體系。對各個細節精準把控,是確保公司高績效的基礎。”
拓展新空間
憑借積累的產業能力和資本實力,聯美控股正在謀劃擴大市場和產業協同。
張學森對記者表示,“首先,清潔供熱業務上還有提升的空間。2016年重組后,國惠新能源、沈陽新北都進入到上市公司,隨著沈陽城市建設進一步推進,公司服務的供熱面積還有增長空間。此外,異地復制也在加速,今年5月份我們收購了山東福林熱力項目,布局當地巨大的工業蒸汽市場。”
他表示,公司有能力也有意愿拓展更多的市場,用定制化的環保供暖技術,來匹配不同地區的供暖、供熱需求。未來,將通過“自建+收購+能源管理”三重模式加速清潔供暖、供熱業務的拓展步伐。
“目前的經濟形勢給我們帶來很多契機。”張學森認為,“資產價格預期下降是一個好機會,我們可以憑借資金、市場、人才優勢做好做強。”
除了企業自身擁有的突出競爭力,聯美控股的清潔供暖、供熱業務也得到了政策層面的支持。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征求《關于解決‘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供暖推進過程中有關問題的通知》意見的函”,要求因地制宜拓展多種清潔供暖方式,保障清潔供暖均衡發展。張學森認為,這與公司在清潔燃煤集中供暖和生物質能供暖兩個領域的發展方向是高度貼合的。
如今,聯美控股供暖面積從最初的300余萬平方米,增長到如今的8100萬平方米。去年,通過收購兆訊傳媒,開始進入高鐵傳媒業務領域,形成了清潔供暖、供熱與高鐵傳媒并舉的新格局。
張學森表示:“公司將繼續堅持穩健經營,立足‘清潔供暖供熱+高鐵數字傳媒’的雙業務發展格局,更上一層樓。”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