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萌
雖然,距離中報期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但已有不少上市公司選擇了發布2018年中報預告。據《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昨日,新能源行業中,已有50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中報預告,其中,1家公司預計業績不確定,1家減虧,6家略減,14家略增,1家扭虧,5家首虧,1家續虧,8家續盈,5家預減,7家預增,1家增虧,以此計算的話,行業中有32家公司業績預喜,占比超六成。
從凈利潤來看,有14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超億元,4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長幅度超100%。不過,也要看到,仍有6家公司凈利潤預計虧損,15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
據能源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以來,在去年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有較大改善的基礎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棄水、棄風、棄光率均出現較大幅度的降低。各方關注的可再生電力配額制度初步計劃于今年上半年發布。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34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22%,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基本無棄水;棄風電量91億千瓦時,棄風率8.5%,同比下降8個百分點;棄光電量16.2億千瓦時,棄光率4.3%,同比下降5.4個百分點。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由于風電競價上網以及光伏新政等的影響,或許今年,新能源行業將迎接更大的挑戰。
金風科技多項業務仍領先
截至昨日,新能源行業發布中報預告的公司中,金風科技的預計凈利潤最高,為11.3億元至17億元,同比最高增長50%。
雖然在預告中,公司僅表示,由于公司業務量增長的原因,使得業績增長。不過,從各個方面來看,金風科技封釉較大優勢。從行業層面來看,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驅動風電臨近平價上網,由于補貼將在2020年取消,當前存量的高電價項目是收益率較高的資產,預計存量項目建設將加速,引發搶裝行情。同時,分散式風電和海上風電已積累多年,2017年已出現加速發展的勢頭,預計未來幾年將進入高速發展期,二者均屬于壁壘和集中度較高的增量市場,龍頭企業將占據競爭優勢。
風機業務方面,公司將憑借質量優勢、供應鏈優勢和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市占率,2020年市場份額將達35%以上。盡管面臨一定的價格壓力,公司通過產品切換以及優化供應鏈仍可維持較高毛利率。風電場運營業務,公司未來三年將進一步加快自營風電場規模的擴張,預計到2020年公司自營風電場規模將達7.5GW,較2017年增加近一倍,由此帶來一定的融資需求。新興業務方面,公司正在培育的水務和融資租賃業務增速較快,運維業務在2020年之后有望提速。
除金風科技外,東華能源預計凈利潤也接近10億元,為8.75億元,同比增長80%。公司稱,國際液化石油氣價格的波動,國內能源政策和市場需求的走勢以及未來經濟走向等均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可能會影響到業績預告的準確性。
值得注意的是,*ST新能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實現扭虧,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為5.5億元至6.3億元,主要原因為出售了部分資產致使凈利潤增長。
從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來看,亞瑪頓的預計中期凈利同比增長793.1%,不過,中期凈利潤卻僅為6500萬元至6800萬元,究其原因,公司認為,首先,鍍膜玻璃產品及超薄雙玻組件產品訂單量充足,之前玻璃原材料制約因素已經得到解決,因此盈利狀況好轉,另外,普安電站即將出售,屆時2017年度出售興義電站未確認收益將隨著普安電站出售一攬子確認收益,同時,電子玻璃產品經過前期的推廣和客戶認證,陸續有訂單跟進,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ST華信業務停滯大幅虧損
需要看到的是,雖然,新能源行業內業績向好的公司不少,不過,也存在著如*ST華信預計虧損2.45億元至3.6億元的公司,公司表示,業務停滯,應收款大面積逾期,經營現金流短缺,公司業績預計持續下滑。
此前,公司曾公告稱,受控股股東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信”)的控股股東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相關事件影響,公司業務大幅萎縮;同時應收賬款也發生較大規模逾期情況。若公司的經營狀況不能好轉,不能及時補充流動性資金,可能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影響。
另外,茂碩電源預計同比凈利潤下滑最高,為100%,公司預計中期凈利潤為260萬元。公司稱,受匯率波動、人工及材料成本上漲影響。
有分析人士稱,公司屬于LED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市場已經飽和,無論是性能指標,還是可靠性,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十分成熟的階段。產業走向成熟,價格自然會越來越低,進入薄利時代,這也是合乎正常的產品發展規律。
在人意料之外的是,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也同比出現下滑,公司預計凈利潤為3億元至5億元,但同比下滑82.59%。公司稱,2018年第二季度,預計新能源汽車業務延續第一季度強勁的發展勢頭,銷量同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但受補貼退坡影響,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傳統汽車業務方面,盡管第二季度屬于行業傳統淡季,宋Max的持續熱銷依然推動了公司傳統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但激烈的行業競爭仍較大程度的影響了該業務的盈利水平。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方面,金屬部件業務繼續接獲全球領導品牌旗艦機型訂單,實現平穩發展,玻璃機殼業務實現對高端旗艦機型的出貨且實現較大程度的規模化生產,共同推動了手機部件業務環比實現顯著增長。光伏業務方面,預計第二季度保持平穩發展。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