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間,順豐控股(002352)發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17年度,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710.94億元,增幅達23.68%;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47.71億元,同比增長14.12%。每股收益1.12元??鄢墙洺P該p益后凈利潤達37.03億元,較上年同期利潤額26.43億元相比,同比增長40.08%,超額完成2017年承諾利潤(28.15億元),實現率高達129.68%。順豐控股已連續兩年順利完成業績承諾。
收入和盈利質量不斷提升
2017年順豐控股實現毛利率20.07%,比2016年的19.69%提升38個基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率也從4.6%提升至5.21%。從年報中看出,順豐新業務發展形勢喜人,同時,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有效提升營運效率和管理效率。
新業務占收入比快速上升:重貨、冷運、同城配、國際等新業務占收入比從2016年的9.9%上升至2017年的13.5%;
客戶資源穩定健康增長:活躍的月結客戶從2016年的62.88萬上升至2017年底的82.25萬,同比增長30.8%,
2017年上線微信公眾號,電子運單使用比率高達96%,大大減少輸單和客服環節的成本。
行業增速換擋期業績持續穩健增長
2017年,順豐控股業務量、營業收入和利潤都持續穩步增長:營業收入710.94億元,同比增長23.68%,2017年實現快遞件量30.52億票,同比增長18.29%;其中速運物流收入706.09億元,同比增長23.5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37.03億元,同比增長40.08%。
有專家稱,從體量看,目前我國快遞經多年高速發展業務量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但2017年行業進入了增速換擋的階段。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7年快遞行業業務量規模400.6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規模4957.1億,同比增長24.7%,均較2016年增速相比有所下降。
行業分析師表示,順豐業績在行業轉型期內仍能實現穩定增長,一方面離不開行業體量的增長,但更主要的是高品牌溢價帶來價格話語權。順豐長期以來采用集中差別化戰略定位中高端市場,優勢明顯。此外與國際快遞業接軌的直營模式也為順豐為贏得了服務質量和市場號召力,順豐也由此獲得了高于同行的品牌溢價和競爭門檻。
數據顯示,2017年順豐的票均收入有所回升,達到23.14元。2014年至2016年的快遞業務的票均收入分別為23.61元、23.83元和22.15元,總體來看順豐的票均收入遠高于行業12-14元的平均水平。高質量的票均收入,及穩定的收入增長,共同保證了公司持續健康的利潤水平。
有業內人士稱,順豐作為少數能夠按照時效收費、并承諾準時達的快遞公司,在時效件上的領先優勢較為明顯。2017年位列國家郵政局快遞企業總體滿意度第一,在品牌壁壘較高、客戶忠誠度也較高的條件下,適當減小折扣率或許是2017年單價回升的一大原因。
經營良好財務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7年順豐控股經營水平良好,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營業利潤64.49億元,同比增長74.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7.71億,較上年同期增長14.1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為37.03億元,同比增長40.08%,超額完成2017年承諾利潤(28.15億元)的129.68%。
順豐上市后在2017年8月份完成了80億配套融資項目。發行股份后,公司現金流水平得到提高,同時公司的資產結構優化效果顯著。
2017年末,順豐控股總資產達576.60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30.65%。得益于2017年度良好的盈利水平及配套募集資金到位,公司報告期末凈資產326.81億元,同比上升59.33%。同時,良好的業績增長帶來健康的現金流,輔以穩健的財務管控手段,公司報告期末的資產負債率水平進一步下降,由2016年的53.42%下降10.19個百分點至2017年的43.23%。
從現金流上看,2017年貨幣資金達到173.18億,在總資產中占比達30.04%,較上年增加14.37%。充裕的后備資金為順豐之后的戰略計劃實施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順豐顯現出成長型藍籌的特質。
資本支持夯實護城河
從經營層面上看,順豐上市之后擁有更強大的資本實力,進一步擴大了自身三網的規模優勢。目前順豐控股擁有通達國內外的龐大物流網絡,包括分點部網絡、航空網絡、地面運輸網絡、中轉場網絡、客服呼叫網絡、產業園網絡等等,擁有顯著規模優勢。同時,公司加大IT資源投入,夯實了“天網+地網+信息網”組合的智能物流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空網絡上,順豐的優勢又一步領先。目前,順豐控股自營全貨機41架,較2016年相比增加5架飛機,租賃16架全貨機。2017年順豐航空發貨量占全國航空貨運總量22.98%。
2017年12月,順豐的全資子公司順豐泰森擬以自有資金出資23億元人民幣參與設立湖北國際物流機場有限公司。2018年2月該機場得到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復。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是順豐航空運輸體系布局建設的核心。未來,順豐將以該樞紐為中心,全面打造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航路航線網絡。這一獨特的核心資源筑寬了順豐競爭力護城河。
航空運力2016和2017對比:
資源項目 | 2017 | 2016 | |
全貨機 | 自有投產飛機架數 | 41 | 36 |
外部包機架數 | 16 | 15 | |
全貨機線路條數 | 57 | 51 | |
航班總數 | 3.5萬次 | 3.1萬次 | |
發貨總量(噸) | 48.8萬噸 | 42.8萬噸 | |
散航 | 散航線路條數 | 1719條 | 1300條 |
航班總數 | 120.9萬次 | 103.萬次 | |
發貨總量(噸) | 62.1萬噸 | 56.8萬噸 |
此外,順豐的物流場地資源價值在上市之后也進一步顯現。為順應快遞行業高速增長的發展趨勢,同時響應國家郵政局在十三五規劃中加快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建設的任務,順豐控股提前布局,打造“快遞+”和“互聯網+”雙核驅動的產業園服務生態圈。
截止2017年末,順豐控股持有物流場地土地面積約4,226畝(2016年末為2953畝),總規劃建筑面積約272.07萬平米,已建成建筑面積約78.11萬平米,物流場地資源賬面凈值合計約人民幣86.07億元,較上年增長39.50%。
新科技推動效率提升
據順豐2017年和2016年年報顯示,順豐控股2017年度速運業務毛利率為19.97%,2016年和2015年分別為19.55%和19.92%。2017年順豐的歸母凈利率6.71%,扣非凈利率達5.21%,同比上升了0.6個百分點。順豐利潤率的提升離不開科技創新帶來的成本優化和營收增長。
目前,順豐控股自主研發的一套完整的智慧網平臺,包括順豐物流各項核心營運系統、順豐地圖平臺、大數據平臺、信息安全平臺、智能運維管理平臺等,打造智慧化的堅實底盤,快速、靈活、安全、全面地支撐業務發展,實現數據交互分析,驅動業務決策,有效的優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經營效率。
2017年順豐控股科技投入共計16.04億元,順豐科技及各業務區IT人員近3700人(含外包),其中研發投入11.67億元,研發人員(含外包)約2800人,運維及其他支出4.37億元。2017年公司在物流無人機、智慧設備、智慧服務、智慧決策、車聯網等智慧物領域的研發及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目前,順豐控股已獲得及申報中的科技專利共有1004項,其中發明專利366項。
新業務表現搶眼
根據年報信息,順豐控股2017年營業收入710.94億元,其中時效和經濟板塊的傳統業務仍是主要來源,收入615億元,占比高達86.51%,但與去年的占比90.09%有所下降,而新業務比重隨之在逐漸提升。
在新業務中,重貨運輸營收占比達6.19%。順豐控股自2015年起正式推出重貨運輸產品以來,截至2017年末,順豐控股擁有717個重貨網點和21個重貨中轉場,場地總面積超過67萬平方米,覆蓋全國31個省289個主要城市及地區,車輛4000余臺。2017年重貨產品不含稅營業收入凈額達44.02億元,同比增長79.93%。
此外,同城配業務表現搶眼。2017年同城配業務不含稅營業收入總計3.6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增長636.18%。順豐2017年切入同城即時配送領域,并初步搭建完成全國范圍內第三方直營即時物流配送網絡。在客戶服務方面,已形成具有順豐特色的30分鐘快速安全送達的服務品質,目前已為服裝行業、餐飲外賣行業、商超行業、消費電子行業、平臺行業等的主要品牌客戶提供優質的同城即時物流配送服務,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百度、天虹等主流品牌成為合作客戶。
冷運與醫藥業務也保持了高速發展,不含稅營業收入達22.95億,同比增長59.70%。國際業務凈收入20.43億元,較上年增長43.70%。截至報告期末,順豐國際快遞服務已覆蓋如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東盟、巴西、墨西哥、智利等53個國家,其中,南亞片區網絡覆蓋范圍已超過90%;國際小包服務網絡已覆蓋全球225個國家。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