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傳璽
2025年兩會期間,“人工智能+”行動再次成為關鍵詞。
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真正能夠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模型廠商動作頻繁
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深度學習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視頻大模型應運而生。這些模型通過海量數據的訓練,能夠生成高質量的視頻內容,極大地提高了視頻制作的效率和創意空間。
視頻大模型的興起,得益于其在處理復雜視覺信息方面的獨特優勢。不同于傳統的文本或圖像大模型,視頻大模型能夠同時處理視頻中的音頻、圖像、文本等多模態信息,實現更加精準的內容理解和生成。這一特性,使得視頻大模型在影視制作、安防監控、在線教育、智能客服等多個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多家國產視頻模型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可靈AI自2024年6月份發布以來,始終在全球保持領先水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可靈AI全球月訪問用戶總數環比增長113%;此外,騰訊混元大模型近期宣布上線視頻生成能力,參數量130億;AI視頻生成模型包括阿里巴巴的萬相2.1模型、昆侖萬維SkyReels-V1都在近日選擇開源。
東吳證券發布研報指出,中國AI視頻生成的潛在行業空間為947億元至5858億元。同時,AI視頻生成技術將推動視頻制作行業的變革,提升內容質量和創作效率,為用戶帶來更豐富、更有趣的內容體驗。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視頻大模型的未來之路將更加寬廣。”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視頻大模型將更加注重多模態融合、實時交互和個性化定制等方面的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務體驗。
產業融合跑出加速度
值得關注的是,視頻大模型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正重塑多個行業的生態格局,引領新一輪的創新浪潮。在影視制作領域,視頻大模型可以協助編劇生成劇本構思、對話及情節發展,提高創作效率;同時,通過自動化剪輯、特效制作等技術,大幅降低制作成本,縮短制作周期。
在安防監控領域,視頻大模型能夠實現對視頻內容的實時分析和異常檢測,有效提升安防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過人臉識別、行為識別等技術,視頻大模型可以及時發現并預警潛在的安全隱患,為公共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東吳證券表示,在應用方面,AI視頻生成技術在影視、廣告、教育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在影視行業,AI有望降低電影制作成本。例如,2024年5月份微短劇制作成本國內約為50萬元,全AI模式下短劇制作成本僅為0.4萬元。
此外,在視頻大模型的競賽中,互聯網大廠憑借數據、用戶和場景優勢成為引領者。例如,抖音、快手等平臺擁有大量用戶和持續更新的短視頻數據,截至2024年6月份,短視頻MAU(月活躍用戶)達10億人,單用戶每月平均使用時長61小時。未來,隨著技術迭代和應用普及,視頻大模型將迎來更廣泛的應用場景和更大的市場空間。
業內普遍認為,近年來,隨著算力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預訓練技術的持續升級,AI視頻生成大模型的訓練效率大幅提高。我國豐富的數據資源,也為大模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短視頻行業的興起,也推動了創作者對高效、低成本創作工具的需求,進一步加速了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和應用落地。
廣州艾媒數聚信息咨詢股份有限公司CEO張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視頻生成技術的普及,將更大程度地賦能普通用戶,讓更多內容消費者轉變為內容創作者,釋放創意和靈感的價值。展望未來,AI視頻技術將推動視頻制作行業的變革,提升內容質量和創作效率,為用戶帶來更豐富、更有趣的內容體驗。
(編輯 才山丹)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