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10月27日,華為發布了2022年三季度經營業績,前三季度公司實現銷售收入445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主營業務利潤率為6.1%。
此次,華為并未公布各業務板塊的具體營收情況。不過,談及前三季度業績,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公開表示:“整體經營結果符合預期,終端業務下行趨勢持續放緩,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了穩定增長。華為將繼續吸納優秀人才,持續投資研發。”
在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中,華為分別實現銷售收入6713億元、4558億元、4458億元。前兩年中,華為主營業務凈利潤率分別為8.0%、10.2%。從營收規模來看,華為收入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凈利潤方面也有所波動。
華為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的6.1%的主營業務利潤率,主要體現了幾大主營業務的利潤情況,與凈利潤率有一些差別。目前,華為凈利潤水平呈穩定態勢。”
華為的主營業務由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及終端業務三大板塊組成。華為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427億元,同比增長4%;企業業務收入為547億元,同比增長27.5%;終端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同比下滑25.3%。可見,拖累華為業績的主要因素,便是終端業務收入的下滑。
受芯片供應限制及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等影響,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華為終端業務營收分別同比下滑46.95%、25%。從徐直軍釋放的信息來看,華為終端業務的下滑幅度正在持續收窄,今年三季度下滑態勢也有所放緩。
目前,外界對華為手機依舊充滿期待。10月27日,第三方市場機構科納仕Canalys發布報告顯示,第三季度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達7000萬臺,相比第二季度有所改善。其中,vivo、OPPO、榮耀、蘋果、小米位列出貨量前五。另外,華為出貨量憑借僅支持4G的Mate系列再次獲得增長。
達睿咨詢創始人馬繼華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歷了連續三年的困難后,華為已步入了常態發展新階段。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其受外部壓力影響最大的終端業務營收下降趨勢已開始放緩。在高端市場,華為依舊有較強的競爭力。不過華為所面臨的挑戰依舊不小,仍需在拓展其他消費市場的同時找出解決芯片問題的方法。”
在失去智能手機等終端業務的增長支持后,華為亟待在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消費領域找到新的抓手。同時,華為正通過擴張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從B端市場探索新利潤增長點。
ICT基礎設施業務是華為最核心的業務之一。今年以來,華為在ICT基礎設施業務領域動作頻頻。2022年上半年,華為接連成立第二批、第三批總計15個軍團,重點圍繞新興政企領域組建,涉及數字金融、廣域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等領域。
中國本土企業軟權力研究中心研究員周錫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為正在終端業務之外尋找新的‘支柱’,其內部成長較快的企業業務被推到重要位置,而軍團成為開辟這一市場的重要力量。”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