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原證券在上海舉辦的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公司董事長菅明軍的致辭發言,從牢記并全面貫徹“四個敬畏”(即敬畏市場、法治、專業和風險)的高度,以客觀真實的故事,講述了其十多年特別是近年來帶領公司實現滬、港兩地上市和改革發展的艱難實踐,坦露了自己工作的心路歷程。致辭清新自然,真實親切,娓娓道來,充滿了對市場對投資者的感激、尊重和濃郁的家國情懷,讀來令人動容。
各位投資者、分析師和媒體的朋友們:
今天下午很高興和大家見面!在此,我首先代表中原證券全體干部員工,感謝大家能在百忙之中來參加我們公司的業績發布會。
今天我們在上海進行了兩個活動,都很重要,也都很有意義。上午我們在浦東新區舉行了中原證券上海中心的揭牌儀式,活動很隆重,上海浦東新區杭迎偉區長親自參加,上交所、省政府滬辦等方面有關領導及高盛公司、匯添富基金、財通基金、寧泉資產等知名金融機構的嘉賓代表也都參加了揭牌儀式,并進行了座談交流。
今天下午的發布會,我們也很重視,公司有關領導和業務部門負責人都來到了現場。我們作為一家滬、港兩地上市公司,一直都十分重視傾聽投資者的聲音,更珍惜與大家面對面溝通和交流的機會。我也有一個習慣,不論再忙,每天都會專門抽出時間上網了解投資者關注的問題,并對一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進行認真研究,形成切實可行的決策舉措,推動公司加快發展。
都說了解一個上市公司很難。我在中原證券擔任過兩屆總裁、三屆董事長了,也深有感觸。說實話,在短期內想要把企業的方方面面全部了解清楚,的確挺難的;但若要抓住企業發展的大的方面,抓住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去了解、去把握,并沒有那么難。所以,今天我借發布會致辭這個機會,在嚴格遵循證監會易主席“四個敬畏”的前提下,用真實的故事,與大家充分交流溝通一下中原證券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分享一下我們工作的心路歷程。
我們中原證券是2002年成立的,已經19年了。公司成立之初,時任省政府領導即親筆批示:“成立中原證券是一件大事,是省政府運籌較長時間的有望成功的一件好事,從一開始就要采用現代企業制度運作,就要采用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新的理念和規則,一定要打好基礎,以利今后發展”。按照這一要求,2001年河南省政府向社會公開選聘中原證券的總裁。
我當時在省財政廳工作,之前在河南亞太會計集團鍛煉、擔任過兩年的常務副總裁;當時領導鼓勵我參加總裁競選。最后我以公選第一名的成績,被組織上明確作為總裁人選、參與中原證券公司的組建。在籌建將近兩年后即在2002年底,被組織上調到新組建的河南省政府國資委工作,一晃就是五年。2007年底省里又讓我回到了中原證券,擔任公司總裁。時任省長李成玉找我談話說,中原證券雖然在行業內很小,但對于河南來說很重要,鼓勵我們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幫助企業做好投融資服務,大力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為完成這一任務,我們必須發展投行業務。但是我2007年回到中原證券的時候,公司投資業務很弱。在此后的擔任公司總裁的5年時間里,我與時任董事長石保上同志密切配合、友好合作,并經他同意,自己將主要精力放在抓投行業務發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
2012年開始,我被組織選上明確擔任公司董事長后,就有個強烈的感覺,就是中原證券太小了,與省委、省政府當時組建中原證券的初衷相差甚遠。當時我們公司的經營利潤不好,考核的差距很大,干部員工還扣了浮動工資。同時公司發現的一些好的投資項目及相關業務發展需要資金,很難獲得。而環顧四周省份,南邊的長江證券早已上市,東邊的華泰證券也早上市,西邊的西部證券和北邊的山西證券也都上市了,唯獨我們中原證券成了一個洼地,發展壓力十分巨大。
怎樣實現公司又快又好的發展?這是我當時接任董事長后面臨的一個重大現實問題。在深思熟慮之后,第一個提出來破題舉措:即上市;到哪兒上市?到A股上市。我的好搭檔、從中國證監會調到公司的周小全同志,他是我們的總裁,非常優秀,他對此也高度認同,認為公司上市義不容辭,要全力以赴、堅定不移地推動公司上市。
我們從2012年3月份提出A股上市,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了上市的準備工作,于當年9月5日向證監會上報了A股上市材料,并很快得到了受理,接著我參加了證監會發行部組織的見面會和問核會。當時A股上市的12個步驟,我們走完了前3步。但到了2012年10月份,由于A股市場形勢嚴峻,IPO暫停了,直到一年后的2013年9月份,都沒有開閘,我們很著急。因為在我們全力以赴上市的同時,公司各項業務發展都很好,對資金的需求很迫切,可以說是急不可待了。
在這個情況下,我想不能再等了,就在帶領投行團隊一起研究怎么辦的時候,我從一則新聞報道中看到銀河證券在香港掛牌上市了,當時眼前一亮:原來境內證券公司還可以在香港上市。實際上當時已有中信、海通、銀河三家券商已在香港上市了,它們都是全國性的大券商,可我們中原證券只是區域化的小券商,赴港上市的路子能走得通嗎?還有就是,當時河南一個很有名的企業赴港上市,第一次闖關沒有成功,這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當時我清楚地記得,整個9月份的上半個月,我都在苦苦地思考能否到香港上市的問題。最終還是下定決心,我們沒有別的路子可走,必須堅定不移先到香港上市,并向河南省政府提出了“先到香港上市、再擇機回歸A股,實現A+H兩地上市”的計劃,并在2013年10月份正式啟動了赴港上市。隨后就是大家都了解的事情了,我們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于2014年6月25號順利完成了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募資15億港元,成為全國首家實現香港上市的區域化券商和第4家在香港上市的中資券商。
這些說起來簡單、也很圓滿,但實際上整個過程卻十分艱難。2014年5-6月份,我們到香港上市路演的時候,正趕上香港國際資本市場劇烈動蕩,一些擬上市公司都知難而退了。我們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為了確保赴港上市成功,我們加大了路演力度,從中國香港到新加坡、再到英國倫敦,在多個市場尋找投資者。可是路演一路下來,投資者掉了一路,投資銷售也少一路,非常擔心重蹈有的企業上市不成功的覆轍。我們沒有退路,我也咬牙沖刺,特別是在新加坡到倫敦的路上,我嘔吐了一路,幾乎沒吃東西,但仍堅持進行路演。
付出終有回報。我們還在倫敦路演的一個下午,公司保薦機構從香港打過來電話說,基石投資者已經夠了,上市已圓滿成功。當時我心里五味雜陳,思緒翻滾,一個人到所住附近的倫敦海德公園的一角大哭了一場,太難了,實在太難了!那天也很巧合,當晚有一個重要活動,中國大使館通知我們前去參加。在活動現場,領導問到了我們的工作情況,我向領導匯報了我們馬上要到香港上市的好消息。
2014年6月25號,我們終于迎來在港交所上市的時刻,成功募集資金15億港元。當時的河南省政府秘書長郭洪昌代表省領導,親自赴港參加我們的香港上市儀式,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和大公報董事長兼社長姜在忠等知名人物都來了,大家都很高興。可剛敲完鑼沒幾分鐘,我們公司的股價卻開始急劇下跌,當天下午收盤2.36港幣,跌破了發行價2.51港幣,給了我們當頭一棒。我當時心里非常難受,也大惑不解,就向熟悉香港市場的朋友問詢,這到底是為什么?他們說,主要還是中原證券的名氣不夠;且因我們公司的名字與香港中原地產下屬的“中原證券”的名字相沖突,我們在香港上市不得己又用了“中州證券”的名字,這讓境內外投資者對我們更不了解,再加上因特殊原因我們沒有“綠鞋”保護機制,因此股價才會下跌。
我們還了解到,香港和國際資本市場很喜歡分紅好的上市公司,比如港交所,它們每年把凈利潤的90%以上拿出來現金分紅、且每年多次分紅,還有其他一些分紅好的企業,都很受香港市場的歡迎。剛好當時國內監管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我就趕緊找周小全總裁等公司領導緊急商議,經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我們尊重香港市場的規律,依法依規調整了公司招股說明書中的分紅比例,將每年現金分紅的比例由最初的10%提升至50%以上,并且一年兩次現金分紅。這一積極的變化受到了香港投資者的關注,加上又趕上國內經濟形勢好轉,資本市場活躍,公司的各項業務如融資融券等業務發展迅速,帶動了公司業績大增。因此公司的股價一路上揚,我記得2014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即12月31日,我們的香港股票即“中州證券”的股價報收7.47港幣,相較于我們上市發行價2.51港幣,漲幅飆升近2倍,被香港主流媒體評為當年港股年度新股“升幅王”。
在香港上市滿一年的時候,我們又立即啟動了在港增發融資,并在2015年8月3日順利完成,募資25億港元。算上2014年首發募集資金15億港幣,我們兩年在香港募集資金40億港幣,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資本實力和運營資金,為各項業務大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
在完成香港上市和在港增發融資后,我們又于2016年下半年及時啟動了回歸A股上市。當時全國A股排隊等待上市的企業有數百家,按照排隊估算,我們實現A股上市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但由于我們已在香港上市并完成了增發融資,這也讓我們的A股上市時間大大提前。從招股書的預披露到通過發審會拿到批文,僅用了43天的時間。本來我們可考慮在2016年底申請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但我們請求上市的時間適當后延,在2017年1月3日在上交所掛牌,成為上交所開年第一家上市公司。我們A股首發上市募集資金28億元人民幣。去年7月份,我們又在A股完成了增發融資,募集資金36.45億元。
從2014年香港上市以來的短短6年多時間里,我們從香港和上海兩地資本市場融資102億人民幣。同時各家銀行對我們的授信也因上市和增發的完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幾乎沒有到數百億元的授信。融資工具也多了,這就很大程度解決了公司發展的資金困難,拓寬了我們的業務發展結構,公司發展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樣,整體來看,了解中原證券的發展脈絡并不復雜、清晰可見。公司成立以來,19年的歷史,可很清晰地劃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打基礎的十年。即2002-2012年。這十年,歷任公司領導和廣大干部員工團結奮斗,艱苦努力,為公司發展打下了基礎。但是客觀地看,這段時期公司業務結構單一,主要以經紀業務為主,其他業務基本未開展起來。
第二個階段是快速發展的五年。就是剛才給大家報告的,從2013年啟動香港上市,到2017年初完成A股上市5年時間。這五年我們抓住了香港上市和A股上市的重大機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4年香港上市的當年,公司實現利潤總額7.55億元,2015年利潤達到19億左右,2016年利潤10個億左右,2017年將近7個億。這五年公司年均利潤在9個多億,如果把沒有上市的2013年去掉,從香港上市到A股上市的四年即2014-2017年,公司年均利潤是11億左右。
第三個階段是艱難調整的三年。即2018-2020年。也是中原證券發展過程中最痛苦的三年。這三年為化解風險、計提減值沖減了利潤10多億元,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很大影響,也影響到了公司兩地的股價。分析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從2018年起經濟下行,金融去杠桿化,很多實體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實體企業的經營困難,導致我們通過不同業務條線投放到實體企業乃至一些上市公司的資金無法到期收回,出現一些風險。二是對于合規風控方面的理解和工作都需要大力加強。具體表現在前幾年形勢好,通過股票質押融資、資管、投資等方式投放出去的部分項目,一些部門盡調不夠充分,合規風控把關不嚴,加之大環境變化,兩者疊加使得這些項目風險暴露。三是也遭遇到一些不法企業,通過欺詐等使我們的投資受到一定損失。這些情況,我們及時向有關政府機關報告,內部也采取最大努力,強力化解各類風險。
這3年,為化解風險,我們付出了10多個億的計提減值代價,教訓十分深刻。這讓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易主席關于“四個敬畏”的理解和警示,對合規風控管理方面的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如對各項投融資項目,凡單體超過5000萬的均需上收到公司總部,在公司投決會上嚴格審核把關,并且要求盡調必須徹底充分、層層審核把關。期間我們從中國證監會引進了非常優秀的常軍勝同志擔任公司總裁,他在公司內部改革、合規風控建設、投行業務發展和各項經營管理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公司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最近這三年,公司未出現過大的風險。
從今年起,我們中原證券進入了第四個階段,開啟了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新局面。這也是我們今天發布會想要傳遞的一個主題。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大增,增長了6.4倍。但看到這個數據,我既高興又沒有那么高興,心里的壓力不減反增。一方面,2個多億的利潤,相對于總部在河南這個1億人口、經濟總量全國第5位的大省的證券公司來說,根本不匹配;另一方面,6.4倍的增速也主要是因為上年同期基數太小等原因,根本不值得太高興!
在今年一季度,我就發現公司有望開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勢頭。為開好頭、起好步,圓滿完成公司新的五年發展規劃,今年春節之后,我就帶領公司領導班子,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先后深入到下屬的上海中心、經紀和財富管理條線、投行條線、投資等各主要業務條線及中后臺部門進行調研,目的就是深入實際,吃透情況,找準問題,精準決策,加快發展。
例如,在經過多次調研公司上海業務之后,我們提出成立上海中心,統籌公司在上海的投行板塊、投資板塊、研究板塊等7大板塊,強化區域和業務協同效應,由我直接擔任上海中心負責人。目前,上海中心的定位清晰可見,下一步將重點圍繞“一個重要窗口、兩個中心”的戰略定位,盡快打造成服務河南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重要窗口和公司第一大利潤中心、創新業務孵化中心。
投行條線是我們最早進行改革的業務板塊。特別是之前常總裁花大力氣發展投行,使得公司投行業務取得了飛速的發展。2020年全年公司投行IPO過會9單,今年以來又陸續過會7單IPO項目,創下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投行最好成績,市場影響力和行業排名也大幅提升。目前,公司投行團隊有近400人、十幾個投行部門,為深入了解情況,我分別在鄭州、上海和北京進行了三場調研座談會,傾聽投行員工訴求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們依法合規地開展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包括提高投行基層員工的薪酬水平等等,充分調動了投行團隊的工作熱情,大家干勁很足。
上海的自營投資,特別是債券及固定收益投資做得很好,股票權益類投資現在做的也不錯。另外一級市場投資在鄭州、上海和廣州都在加大布局,我們要求充分發揮和投行的協同效應,同時與頂尖機構緊密合作,打開發展新局面。同時,公司的經紀業務條線作為最基礎最大的業務條線,發展思路也越來越明確,正通過科技賦能、數字化轉型等措施,全面加快向財富管理轉型。
最近,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公司今后五年新的發展構想和新的發展目標。在發展目標中,我們明確提出要再造一個中原證券,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以后五年具體的發展目標,也都明確下來了。
為確保今后幾年新的發展目標的實現,我們將著力打造三大保障機制:一是加快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加快完善公司的市場化機制。這方面我們已向省有關部門作了匯報,省委、省政府已同意今年年底前實施。二是在嚴格依法合規前提下,積極研究探索如何將核心骨干和員工的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促進公司加快發展的新動力。三是進一步完善干部競聘機制,將優秀干部和優秀專業人才選拔出來、引進過來,充實到各個重要崗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圍,激發公司的動力和活力。
為加快實現公司今后五年的發展構想,我們將采取四大戰略舉措保障各項目標的完成。
一是大力加強合規風控建設,確保今后不出大的風險。要把合規風控置于公司各項業務發展的首位,這方面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合規風控作為證券公司發展的生命線,是我們實現今后五年各項目標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通過充分盡調和層層把關,嚴防死守,將各種風險牢牢控制住,確保不再發生類似前幾年一樣大的風險。
二是大力推進主要業務條線的上檔升級。堅持與“巨人”同行,目前公司已與一些頂尖投資機構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投資方面的合作初見成效,投行、財富管理及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的合作正在陸續推進。
三是進一步優化公司發展的空間布局。我們作為本土券商,首先要在河南精耕細作,做好各項業務,在這個基礎上加快公司在上海業務的發展,成立上海中心就是一個重要的舉措。我們也要穩步推進廣深總部和北京分公司的發展,加快香港子公司的國際化進程。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優化將顯著提升我們的整體競爭力,更好服務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四是進一步加強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國有相對控股的證券公司,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勇于擔當作為,以黨建高質量引領公司發展高質量。加強黨建是國企的根和魂,是非常具體和實在的,能夠極大地促進公司的發展。記得我們2014年到香港上市時,在進行路演的階段,我們省里正好在香港舉行了一個與香港特區政府的業務合作洽談會,省領導親自帶著我們到港交所與李小加總裁見面,介紹我們的情況,肯定我們的工作。多年來黨和政府給予我們的關心、幫助和支持太多、太大了。
很多企業家經常問我怎樣才能夠上市?過去我長期抓過投行,又親力親為、一路推動了我們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在港增發及A股的上市和增發,一路走來,有很多感受。在我看來,一個企業能不能上市,除了嚴格符合上市及相關方面的標準之外,還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對擬上市企業從三個方面打打分:第一是看企業負責人的人品、素質、以及他對上市的信心和決心,這在上市工作中可能占有很高的份量;其次要看企業近期的業績表現;其三要看企業未來的發展。只要這三個方面全部清晰之后,企業能不能上市,企業負責人心里就很清楚。
這幾年,越往前走,越是體會到易會滿主席講的“四個敬畏”和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六個必須”之深刻、之及時、之重要,對我們可以說是振聾發聵。必須敬畏市場,我經常上網了解投資者對我們呼聲、反映和訴求到底是什么,我們的表現到底如何,以便我們更好發展;必須敬畏法治,不敬畏法治,教訓滿地;必須敬畏專業,否則企業發展很難有質的提升;必須敬畏風險,否則前面經營部門盈利再好,后面出現風險、辛辛苦苦賺的錢都賠進去了,這可怎么得了!
我深深地感到:企業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出現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辯證過程。特別是我們中原證券地處內陸,起步晚、起點低、規模小,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更是難以想象。但是,中原證券畢竟已在滬、港兩地上市,資本實力今非昔比,而且過去的經驗和教訓都已變成我們寶貴的財富,公司已基本步入新一輪快速發展的軌道,這都是今后加快前進的重要基礎。有各級領導、各有關方面特別是廣大投資者的理解和支持,有我們公司廣大干部員工的同心協力、拼搏進取,盡管前路漫漫,但我們一定會不懼風雨,一路向前。我還想說的是,廣大投資者所關心的一些重要問題和合理訴求,我們心里都十分清楚,都會認真對待,并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認真推動解決。相信風雨過后,我們公司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謝謝大家!
(CIS)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