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智能家居的市場空間有多大?《2019中國智能家居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將近5000億元。英國咨詢公司數據顯示,到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將達1550億美元。
而這也是家居、家電、互聯網科技等各行業巨頭們紛紛加速入局智能家居的重要原因。近日,喜臨門未來睡眠1.0暨SmartWave護脊深睡系統發布會”,向市場展示了“小床墊”背后的“大野心”。
會上,喜臨門、華住集團、涂鴉智能代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共同發布了打造未來睡眠生態圈的戰略構想。
有分析師表示,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組團”就成為各大巨頭的選擇。此次喜臨門與華住集團、涂鴉智能達成戰略合作,意味著國內最大床墊品牌與國內知名連鎖酒店品牌華住集團、全球化AI+IoT平臺涂鴉智能達成共識,圍繞“AI深睡生態”,打造能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覆蓋從家到酒店的所有睡眠場景。
巨頭聯手探索“AI深睡生態”
AI+家居,已經在智能家居行業探索成熟。從霸占客廳入口的智能音箱開始,各路家電巨頭紛紛聯手AI巨頭,探索AI+家居的無限可能。
事實上,AI+家居也是智慧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AI+床墊未來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這或許成為當前喜臨門和華住酒店集團共同面臨的話題。
此次喜臨門新推出的“Smartwave”床墊,是歷時研發9年,內部迭代5代產品的成果,其中包含了107項專利技術,成為床墊行業擁有專利最多的一款產品。
從2011年研發至今,喜臨門經過無數次反復試驗、改進,從1.0自我迭代到5.0,最終推出了SmartWave護脊深睡系統。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人類工效學實驗室數據顯示,在隨機雙盲測試中,使用SmartWave護脊深睡系統的用戶,平均整晚翻身次數減少50%,深度睡眠時間平均提升17min。
“在這個匹配過程中間,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算法,2018年之后我們開始開發這個算法,所以,今天我們推出的這款SmartWave床墊,SmartWave床墊經過了材料新的開發,加上材料的成形,到現在的大數據匹配算法基礎上三者形成了新的床墊組合,這款床墊理論上已經具備讀懂的基礎。”喜臨門總裁楊剛表示。
發布會上,喜臨門不僅帶來了SmartWave護脊深睡系統,還展示了哄睡音樂枕和閃睡眼罩等助眠智能硬件,從而滿足人們碎片化睡眠的需求。這也將覆蓋人們從午休到晚間,從臥室到公司、飛機等全時間段全場景的深睡需求,使用戶實現24小時內隨時隨地輕松“深睡”的睡眠體驗。
而喜臨門與華住集團、涂鴉智能的戰略合作,則讓深睡體驗可以延展到酒店場景。同時喜臨門睡眠數據也將與涂鴉智能AI+IoT平臺打通,這意味著喜臨門SmartWave護脊深睡系統將實現萬物互聯,促進整個睡眠場景的智能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數據是萬物互聯時代企業的重要財富。“AI深睡生態”中,喜臨門的睡眠數據不僅與酒店、AI+IoT平臺打通,未來也有望與醫療、教育、保養、健身、電商等產業互通,打造基于用戶睡眠需求的產業生態圈。比如,未來用戶可以獲得基于自身睡眠數據精準推薦的保養、健身等信息。
智能家居市場未來潛力可期
智能家居是人工智能技術與物聯網在消費端應用中的落地融合的重點領域,是IoT時代實現海量終端的智能互聯的重要應用場景,智能家居通過前沿的無線技術將硬件設備聯網升級,從而實現各種全屋智能場景。
據了解,全渠道布局的喜臨門,全面打通線上、下銷售網絡,實現了全覆蓋,在中國700多個城市擁有3000多家線下專賣門店和395家Chateau和M&D沙發門店,并且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的銷量均保持行業領先。
此外,在線下店面、電商運營方面,喜臨門未來還將繼續布局商超、社群,讓更多人能夠方便的接觸到喜臨門的產品。如此一來,眾多的場景支持為AI深睡生態圈提供了有利的閉環。
在市場布局上,喜臨門在全球擁有七大生產基地,包括華東、北方、西部、華南、華中、出口以及海外基地,總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核心產品床墊的生產能力達600萬張/年,以全球化布局滿足國際市場以及全球用戶的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智能家居市場競爭格局及供需分析預測報告》顯示,由于收入水平不斷上升及高質量家居自動化體驗需求的可持續增長之累計影響,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的市場規模已在2015年至2019年間以復合年增長率18.1%迅速增長,由約1071億美元增加至約2086億美元。
業內認為,隨著AI深睡生態圈的進一步成熟及拓展,未來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的爆發,也讓有望喜臨門這一AI深睡生態圈從中獲益。
(編輯 張明富)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