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2019年初,小米拆分Redmi品牌,實行雙品牌策略,Redmi品牌主攻性價比走大眾化路線,小米品牌則通過技術探索劍指高端市場。
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小米高端策略成效明顯。9月3日,雷軍發布微博稱,小米手機業務經過過去幾年補課,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并站穩了高端市場;近兩年小米主攻歐洲市場,已經進入市場份額前三。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日前發布的一份2020年第二季度歐洲市場智能手機市場報告顯示,小米超越華為,成為歐洲市場第三大手機品牌。IDC日前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出貨量數據也顯示,華為、三星、蘋果、小米分別位列出貨量前四名,四家分別以20.2%、19.5%、13.6%、10.3%的市場份額形成“四分天下”格局。
搶占歐洲市場
近年來,隨著國內手機市場日漸飽和,歐洲市場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發力高端的必爭之地,甚至被上升到戰略高度。
小米的全球市場結構也在進一步完善優化。根據小米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顯示,在境外市場,小米定價在300歐元及以上的高端手機出貨量在二季度同比增長99.2%。小米智能手機業務在歐洲市場取得了高速增長,Canalys數據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在歐洲市場的占有率達近17%,同比增長65%,首次成為歐洲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小米在西歐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16%,增速第一,其中在西班牙市場占有率連續兩個季度保持第一,增速151%,市場占有率近37%。
《證券日報》記者從小米方面了解到,自2019年以來,小米智能手機在西歐每季度的出貨量增速沒有低于過50%。歐洲手機市場以運營商為主導,小米在歐洲市場采取了本地化戰略思維,通過率先運營當地粉絲生態、憑借產品良好口碑和定制系統打入市場,并取得運營商的認可,從而進入高速發展通道。
摩根大通8月份研報分析認為,小米在歐洲市場增長市場份額,有利于吸引高收入用戶群,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手機平均售價,同時拓寬互聯網服務變現空間。
站穩中高端市場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全球消費者對高端機型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9年第三季度,600美元到799美元區間的手機占比達到了43%,同比提升39%。800美元到999美元區間的手機占比達21%,同比提升59%。
這為小米等頭部手機廠商帶來了增長機遇。財報顯示,2019年,小米手機平均售價(ASP)同比上升2.2%。2020年第一季度,ASP同比上升7.2%。2020年第二季度,小米中高端手機銷量占比再度提升,ASP同比上升11.8%。
根據第一手機界研究院與旭日大數據聯合發布的2020年Q2全球手機暢銷機型榜單顯示,在3000元-3999元機型中,小米10以169萬部的銷量排名第三;在4000元+暢銷機型T20中,小米10Pro位列第13名。在京東618購物節期間,小米10獲得3500元-4500元價位段銷量冠軍。小米10至尊紀念版8月16日首賣,10分鐘銷售金額即突破4億元。這表明,在中高端手機市場,小米已站穩了腳跟。
今年2月份,小米發布小米10系列手機,成為年內首款5G高端旗艦手機,不到兩個月內出貨量超過百萬;8月份,小米發布小米10至尊紀念版,再次刷新5G高端旗艦綜合實力上限。
IDC報告指出,在高端產品線上,小米通過小米10系列的產品競爭力和在“618”期間的線上渠道表現,在上市后的第二個季度依舊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勢頭。而1000-1500元人民幣檔主流價位段產品市場表現能否進一步提升,打造出下一個“爆款”,將對小米能否進一步獲取市場份額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高端市場展開新一輪競爭
小米站穩中高端市場的背后是通過多年來的技術積累,推動產品站穩5G旗艦高端市場。比如小米10系列手機采用了當時綜合性能最強的配置,也率先利用Wifi6、氮化鎵充電器、石墨烯導熱膜等創新技術。小米10至尊紀念版采用了全球首發120倍超長焦微光相機,拍照能力世界頂級,并首發120W有線快充電池,采用行業首款量產石墨烯基鋰離子電池,在技術路徑上領先行業。
配置堆料的硬件基礎之外,小米產品本身定價依然極具吸引力。業內人士認為,小米的高端化探索具有獨有的優勢,那就是其商業模式,通過極其高效的運營模式,能迅速將成本高企的技術予以大眾化,普及化。而在疫情之下,經濟下行,性價比也成為小米快速占領高端市場的一大因素。
“小米已經成功進入了高端市場,這一進程還會加速,高端市場空間很大,目前華為因被制裁而面臨市場阻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對于其他手機廠商來說是新的空間。而對于小米來說,接下來需要直面即將發布的iPhone12的挑戰。”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端市場拼的是品牌影響力、產品創新力、質量和設計,這對小米未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DC中國研究經理王希表示,當各手機廠商的硬件差異化不再顯著,對系統、應用的優化,以及圍繞手機產品各自生態的搭建與互通等“軟”實力,將逐漸未來成為手機市場競爭的關鍵。
(編輯 張明富 孫倩)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