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峨冠博帶,廣袖飄飄。近年來,隨著漢服熱的興起,人們經常能在大街上看到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的身影。
漢服經濟究竟有多火?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一年來是漢服經濟井噴的時期。截至目前,經營范圍內包括漢服的企業有472家,其中264家是2019年的新增注冊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漢服圈頗具盛名的古桃APP是由阿里巴巴孫公司卓易暢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同時,被譽為眼科行業茅臺的愛爾眼科,其實控人陳邦也在古裝攝影企業盤子女人坊B輪融資中提前布局。
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長江財經智庫專家戴顯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認同感在逐步增強,漢服的崛起正好迎合了現代中國人對于追尋本民族、本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心理。”
民族文化激發的“仙女夢”
戴顯天作為一名資深漢服愛好者,在長期的研究以及實踐中發現,漢服的興起與審美、民族文化、經濟、潮流、社團以及政府支持等多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審美因素。漢服自然大方,與中國人的長相氣質非常貼合。許多愛美的人,尤其是女孩子對于美的事物是沒有抵抗力的。”在與多位喜歡漢服的女生的交流中,戴顯天發現為了模仿古裝劇中女主角的樣子,披床單、套長裙是她們小時候就在做的事情。
“隨著古裝劇的持續熱播,直到漢服的概念起來和傳播以后,那些壓抑在女孩子內心的仙女夢一下子就被激發出來了。”戴顯天說道。
同時,他表示:“中國人曾經崇洋媚外的心理在減弱,再加上經濟條件的改善,年輕人購買漢服的經濟能力也在增強。”
據戴顯天介紹,目前全國各地的漢服社團已經有成千上萬家,這些社團在全國各地努力推廣著漢服,漢服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一些對傳統文化抱以支持態度的政府機構或者官方組織也在支持漢服的發展。前一陣子舉辦的嘉善西塘漢服文化節是國內現在規模最大的漢服活動,而共青團中央組織的華服日則是目前活動規格最高的。”
2018年漢服產銷值約10億元
今年10月份,各地“同袍”(漢服愛好者在圈內的稱呼)紛紛趕赴西塘參加第七屆中華民族服飾展演暨中國西塘漢服文化周。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霓裳云袖、長裙雅步的“同袍”們在抖音、小紅書、bilibili等網絡平臺上的刷屏吸引了眾多圈內外人士的關注。
“漢服很美,又很有內涵,當不少年輕人穿上漢服走上大街的時候,逐漸成為一個相當龐大的人群,潮流趨勢逐漸形成。再加上網絡平臺、漫展等渠道的傳播,許多曾經不了解漢服的年輕人也紛紛加入進來成為漢服潮流的追隨者和推動者。”戴顯天說道。
戴顯天認為,漢服的流行同樣離不開商家的支持和努力。“許多優秀的漢服商家在做好漢服文物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持續創新,將現代審美、現代面料與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做出來的漢服越來越好看,也吸引了很多愛美人士的加入。”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愛爾眼科實控人陳邦也瞄準了漢服經濟這片藍海。《證券日報》記者從古桃APP用戶協議中看到,該款APP是由卓易暢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發。而據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是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有限公司的孫公司。
此外,近年來發展迅猛的古裝攝影企業盤子女人坊在2017年7月份完成了數億元的B輪融資,其中愛爾眼科陳邦是投資方之一。
據央視網報道,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消費人群已超過200萬人,產業總規模約為10.9億元。“漢服知名品牌漢尚華蓮去年銷售額已經超過8000萬元,整個行業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的漢服企業至少有10家。”戴顯天表示,漢服銷售僅僅是漢服經濟中的冰山一角,由此衍生的文化活動、婚慶、禮儀等市場空間有待進一步開發。
戴顯天認為,漢服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保持較高的熱度并具備很大的增長空間。“漢服是自帶民族文化屬性的服飾,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永遠不會過時,目前喜歡漢服的人80%左右都是30歲以內的年輕人,其活力由此可見一斑。”
10:03 | 肯悅咖啡進入“千店時代” 全球首... |
10:02 | 佰維存儲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86.46%... |
10:01 | 越秀資本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 |
09:59 | 希荻微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4.56%... |
09:58 | 連續造假遭重罰 ST錦港面臨重大違... |
09:56 | 多方合力支持“出口轉內銷” 讓外... |
09:56 | 螞蟻數科發布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 |
09:55 | 華潤啤酒“扎根土地” 扛起國麥振... |
09:48 | 康隆達發布2025第一季度報告 越南... |
09:46 | 大北農: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 多業... |
09:44 | 光峰科技一季度營收穩健增長 新興... |
09:42 | 曹操出行更新招股書:2024年營收1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