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HK:1359,下稱中國信達)發布了2018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趨嚴的金融監管環境,中國信達堅持穩健經營,堅守主責主業,夯實發展根基,推進改革創新,向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截至2018年末,公司總資產達14957.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8%;歸屬于本公司股東權益1564.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8%;全年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120.4億元。
堅持主責主業,保持市場領先,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信達按照“相對集中、突出主業”的原則要求,集中資源做強不良資產經營主業,不斷提升主業競爭優勢。2018年,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總資產達6430.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4%。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占比、資產占比和利潤貢獻持續上升,分別為:41.9%、43.0%和58.5%。其中,本公司不良債權資產凈額405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3%;不良債權資產收入305.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1%。
收購經營類不良資產方面,準確把握銀行等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資產機會,積極競標,合理報價。實現對區域性商業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的突破,開展金融租賃、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2018年,收購經營類不良債權資產凈額1894.6億元,同比增長27.3%。加強對資產的分類管理,提高資產處置效率。收購經營類不良債權資產凈收益112.7億元,同比增長28.2%。
收購重組類不良資產方面(主要來自非金融企業),資產規模和業務收入穩步提升。2018年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凈額2157.9億元。深挖重點客戶價值,專業優勢不斷增強。2018年收購重組類不良債權資產收入193.1億元,同比增長8.7%。
債轉股資產經營方面,對存量債轉股繼續采取“一企一策”的經營方式,努力提升資產價值,實現良好收益。緊跟市場穩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落地。截至2018年底,成功實施17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總金額達222.8億元。同時將業務拓展至優質民營企業,成功落地華友鈷業和九州通項目。
中國信達圍繞不良資產主業開展特殊機遇投資業務。抓住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中的機會,對問題企業進行實質性重組,幫助企業擺脫經營中出現的暫時性困難。探索不良資產細分市場產品的創新,成立危困企業投資基金,捕捉破產重整中的特殊投資機遇,2018年以來共投放項目4個,投放金額2.1億元。
升級業務模式,節約運營資本,資產負債結構不斷優化
中國信達積極踐行專業經營、效率至上、創造價值的發展理念,以專業經營帶動效率提升,推動結構調整,優化資本資源配置,加快資產周轉,提高盈利質量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大力探索“大不良”資產經營,在監管范圍內,適度延伸“大不良”業務外延,推進不良資產業務模式升級。一是豐富“大不良”業務內涵,抓住新常態下風險集中暴露和釋放的機會,積極探索和拓展破產企業重整、爛尾樓盤活、違約債券等業務,成功化解了博源違約債券等風險。二是推進不良資產業務模式升級,提升資源整合和價值創造能力,運用“產業資本+金融資本”共同盤活不良資產,并與國企混改、主輔剝離相結合,支持企業降杠桿。
建立以資本約束為導向的經營發展模式,力爭以更少的資本消耗、更集約的經營方式,為股東實現持續穩定的價值回報。發行行業首單交易所出表型ABS,實現資本釋放。截至2018年末,公司資本充足率為16.01%,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21%,與監管要求保持較好安全邊際。
調整資債管理策略,優化負債期限結構,提升資產周轉效率,安全性、流動性與效益性更加平衡。鞏固合作關系,穩定同業借款基礎。發展標準化融資,有效節約成本,確保融資期限與業務期限相匹配。2018年公司發行金融債券人民幣260億元。擴展融資渠道,開拓多元資金來源。
戰略整合提速,協同效應增強,助力南商銀行業績增長
2018年,中國信達逐步調整金融板塊布局,有重點地發展能為拓展不良資產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持的金融服務業務。旗下子公司戰略整合提速,加快境內外證券板塊整合,子公司圍繞主業的協同效應增強。2018年金融服務板塊資產達5708.3億元,同比增長4.7%。2018年通過分子公司業務合作開展各類協同業務規模合計人民幣3839.5億元,協同銷售收入32.8億元,涉及客戶2498戶,項目1865個。
南商銀行作為集團賬戶管理、交叉銷售和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有效利用其在產品及客戶渠道等方面與本集團的高度互補性,全面落實轉型戰略,積極推進多元協同,實現持續穩定發展。2018年南商銀行總資產達4076.0億元,同比增長12.3%。收入136.7億元,同比增長20.3%。稅前利潤38.4億元,同比增長19.9%。
2019年是中國信達成立20周年。中國信達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履行好在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專業職能。專注不良資產主業,持續打造專業能力強、經營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核心競爭優勢;圍繞問題資產投資和問題機構救助,探索完善“大不良”資產經營新模式;以經濟資本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增強資產負債匹配,做好融資研判,優化負債結構;以市場化改革加強總部和子公司專業能力建設,提升運營效率;優化統一風險偏好體系,做好關鍵環節風險管控,加快存量風險化解、嚴控新增風險;持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體系,形成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做對國家有貢獻、對市場有價值、對股東和社會有回報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