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林娉瑩
作為“兩會”后首個國家級大型國際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一年一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于3月23至25日在京舉行。
該論壇是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國際組織和中外學者之間重要的對話平臺。今年的論壇以“堅持擴大開放促進合作共贏”為主題,大咖云集、議題眾多。今天下午,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艾伯樂,諾華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思瀚,賽諾菲集團首席執行官白理惟,默克集團執行委員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歐思明等國內外醫學大咖,圍繞“撥開用藥難迷霧”的議題發表主題演講。
李楚源在大會上呼吁,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政策,突破政策壁壘,充分利用區中各地醫藥產業優勢,實現大灣區醫藥健康產業協同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他建議,粵港澳三地積極探索建立藥品注冊審評的“互認機制”,加快建立健全中藥國際標準體系,試點藥品等醫藥產品檢測機構檢測結果互認以及三地醫師藥師資格互認,實現大灣區醫藥健康產業協同發展。
他還針對近年中藥新藥審批難的問題,提出建立一套符合中藥理論的中藥評審方案和體系,從源頭上促進中藥新藥的批準,使中醫藥能夠更好發展。
此外,對于當前“4+7帶量采購”實施,眾多外資藥企亟待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李楚源建議國內企業可以緊抓機遇,與外企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建議粵港澳藥品注冊互認互通
打造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李楚源認為,粵港澳三地在醫療健康領域有著優越的產業基礎,在產值規模、品牌積淀、高等教育集群、投融資環境、科技創新平臺等具有明顯的優勢,且三地同根同源同聲同氣,同屬嶺南文化的核心圈,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數據顯示,香港市場出售的中成藥約80%的品種來自內地,而澳門約97%的華人有使用中醫中藥治療疾病和養生保健的習慣。另外香港對于新藥的引進方面基本與國際同步,新藥可及性較強。
李楚源認為,粵港澳三地藥品互認互通前景廣闊。但由于目前三地藥政系統不互通,藥品注冊要求、標準不一、港澳對內地產品認可度低等因素嚴重制約著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的融合發展。
針對這一現象,李楚源建議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特殊政策,突破政策壁壘,探索建立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對指定的藥品品種實行注冊互認機制,實現產品在三地同步銷售,打通粵港澳注冊、生產、銷售的通道,形成橫跨三地、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優勢產業集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健康共同體。
如何實現?李楚源認為,一方面香港澳門批準上市的國際新藥可以最快地引進到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民眾的用藥可及性將進一步得到提高,這些新藥在獲得互認的同時可同步走國內注冊審批流程,獲批后即可在全國銷售。另一方面廣東藥企的產品可以通過三地互認開拓港澳市場,進而打通國際銷售渠道,推動中藥國際化進程。
此外,李楚源還建議加快建立中藥國際標準體系,鼓勵粵港澳三地科研院所、中藥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針對中醫藥產品的特性,盡快推出適合中醫藥發展實際的、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建立國際認可的中藥產品質量標準,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甚至世界范圍內的中藥安全性標準的統一理清思路、嚴明程序、規范評審,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
關注中醫藥發展源頭
呼吁加快中藥新藥審批
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是“十九大”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精神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李楚源認為,要發展好中醫藥需要從源頭抓起,這個源頭就是中藥審評審批改革。他建議,加快建立一套符合中藥理論的中藥評審方案和體系,使中醫藥更好服務人民健康。
據悉,近五年中藥新藥批準數量僅30余個。2017年,國家批準上市藥品394個,中藥只有2個。2018年更是只有1個中藥新藥獲批。
因此,李楚源建議,根據中藥“源自臨床、用于臨床”“藥為醫用、醫因藥存”的特點,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技術評價體系,加快中藥的審評審批,使中藥這一民族瑰寶能夠繼承好、發展好。
同時,他還建議,普通中藥也可以像化學藥一樣開展一致性評價,并制定中藥橙皮書,利用現有中藥批文,遴選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中醫藥理論依據高、質量可控性高、科技創新水平高、臨床療效好、消費者口碑好的高品質中藥作為指定的“參比制劑”或標準制劑,推動中藥獲得高質量的發展。
“4+7”帶量采購加速行業洗牌
建議本土企業與外企抱團合作
根據國家醫保局及“4+7”帶量采購城市發布的文件,多地于2019年3月20日起生效執行國家首次藥品帶量采購。對此,李楚源認為,“4+7”帶量采購加速行業洗牌,有不少挑戰也有眾多機遇。“現在眾多外資藥企亟待進入中國市場,要加快進程,最好的辦法是同步在中國進行新藥臨床研究,在這方面,廣藥集團與外企有廣泛的合作空間。”李楚源說。
據悉,廣藥集團是全國最大制藥工業企業和最大中成藥生產基地,已連續七年獲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榜第1位,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65位,中國制造業500強第68位,2018廣東企業創新500強廣州企業第1位,廣東省21家千億俱樂部企業之一,廣東省制造業百強第8名,上市公司“白云山”入選“國際資本風向標”MSCI指數。2018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160億元,同比增長13.56%,利潤總額50億元,同比增長50%。上市公司白云山2018年銷售收入422.34億元,同比增長101.55%,利潤總額40.19億元,同比增長61.2%,實現了高質量增長。
廣藥集團正緊抓機遇,大力造具有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世界一流企業。根據廣藥集團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沖刺世界500強。
李楚源表示,作為處于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從廣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企業,廣藥集團將積極貫徹落實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爭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排頭兵。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