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靜
近日,港股回購熱情高漲。據Wind數據,9月1日至9月18日,有127家港股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總計為229.21億港元。今年以來,截至9月18日,港股共有237家上市公司實施回購,回購金額合計達2033.41億港元,已遠超去年全年1269.01億港元的回購總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股出現回購潮主要和此前港股出現較大下跌,部分公司股價被嚴重低估有關。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銀回購公司股份,彰顯對公司的信心,同時也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金融及醫藥行業龍頭公司仍為回購主力。其中,騰訊控股成為港股市場名副其實的“回購王”,年內回購金額已達824億港元,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回購金額。2023年,騰訊控股回購金額為494億港元。
除了騰訊控股外,年內回購金額超百億港元的公司還有匯豐控股、美團、友邦保險,分別為304.70億港元、274.49億港元、239.49億港元。
此外,年內回購金額超過10億港元的公司分別為快手、小米集團、東岳集團、恒生銀行、太古股份公司、藥明生物、長實集團、百勝中國、石藥集團9家公司。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回購金額已突破2000億港元,反映出港股市場投資者對公司價值和未來增長的樂觀態度,同時也彰顯了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港股目前整體市盈率持續低于10倍,相對于業績和分紅等表現而言,估值較低,回購可以為股東帶來更多的收益。”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政策端,今年港交所持續優化回購規則,也進一步促進港股公司加大回購力度。今年6月11日,港交所修訂后的《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引入新的庫存股機制,允許上市發行人以庫存股形式持有回購股份。
據了解,新的庫存股機制下,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的股票可以不再強制注銷,而是作為“庫存股”持有,上市公司可以將回購股票用于多種用途,如員工股權激勵,轉售庫存股來融資,或作為支付收購資產的對價。
該政策的發布,也是今年港股公司回購積極性較大的原因之一。庫存股新規推出后,進一步便利更多的公司發起回購,同時,也進一步刺激港股的流動性,激發市場活力。
(編輯 孫倩)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