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傳璽
6月30日,阿里影業、大麥聯合發布了題為“傳遞內容溫度開放面向未來”的年度ESG報告,展示了2023財年阿里電影演出業務在內容溫度、科技普惠、綠色環保、公益踐行、安全防控(平臺治理/建設)等議題上的策略和行動,展現了對助力文娛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投入和決心。
伴隨著文娛消費市場全面復蘇,線下文娛行業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這也對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對社會價值觀的正面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電影、演出行業中社會責任的踐行者,阿里影業、大麥堅持將ESG理念融入企業經營戰略,在發展中持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2023財年,阿里影業和大麥在內容供給側持續深耕,致力于向行業輸出正能量的文化內容;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行業數智化建設,協同合作伙伴共建節能減碳、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模式;同時,專注公益服務、非遺傳承、鄉村文化振興等領域,不斷在文化產業服務中提升盡責意識履責能力。傳遞內容溫度
正能量影片影響3億人次
阿里影業奉行“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懷、正能量”的內容價值觀,在2023財年參與出品、發行了一系列正能量的優質作品,向市場輸送弘揚時代精神、展現中國力量的文化內容。這些作品包括記錄戰地英雄壯舉的《萬里歸途》、《無名》;描述普通人勇敢應對災難的《獨行月球》、《平凡英雄》、《流浪地球2》;凸顯人性閃光時刻的《毒舌律師》、《保你平安》;講述親情溫暖和人間大愛的《人生大事》、《海的盡頭是草原》、《交換人生》;還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美學的《新神榜:楊戩》,以及展現女性力量的《世間有她》等。
(企業供圖)
這些講述中國故事和時代力量的新主流、正能量電影,累計帶動觀影人次超3億,票房規模超130億,在傳遞正能量價值觀的同時,也在助力中國電影市場回暖。電影之外,線下演出市場也在全面復蘇。作為最佳觀演決策平臺,大麥基于用戶偏好和市場口碑,推出各類演出榜單及攻略800余個,豐富觀眾的文娛消費選擇,助力演出消費市場回暖。同時,大麥深耕上游內容生產,通過在戲劇、音樂、游展等領域的內容投制,豐富文化演出行業的內容供給,相繼推出了“阿那亞·蝦米音樂節”、舞臺劇《弗蘭肯斯坦》中文版等創新演出內容。阿里影業、大麥在內容側的深度耕耘和投入,也獲得了用戶的高度認可。基于在電影、演出領域不斷豐富內容權益和個性化服務,淘麥VIP的用戶規模突破1500萬,成為影演行業第一會員品牌。共享科技
共建可持續發展產業模式
在科技領域,阿里影業、大麥秉持數字提效、共享科技、共同發展的理念,協助合作伙伴實現數字化、精細化管理,助力降本增效,探索共建綠色可持續發展產業模式。
(企業供圖)
2023財年,燈塔服務電影、劇集項目超過100個,合作影片實現票房近280億元,為客戶節省宣發預算20%;鳳凰云智服務全國4500+影城,通過精細化管理為影城提效80%;云尚制片服務超過300個劇組,技術拆解3500個劇本,從品控、風險評估、財務管理等多方面助力劇組提效30%;大麥推動平臺上無紙化演出消費占比升至68%,同時還聯合靈境文化發行了可規模化核銷的數藏門票,這在演出行業發展中尚屬首次。
(企業供圖)
阿里影業、大麥厚植生態環保底色,助力行業探索低碳發展模式。阿里影業通過虛擬拍攝、“劇組道具回收計劃”等方式打造“綠色劇組”,助力影視制作低碳發展;淘票票推動以“電子紀念票”替代傳統紙質票根,覆蓋99%的影片,不僅為觀影用戶提供更佳的收藏價值和消費體驗,更有助于行業實現低碳環保的發展路徑。
情系公益事業
夯實平臺建設
2023財年,阿里影業、大麥持續關注公益服務,通過公益放映、非遺傳承、扶農助農、女性關懷等方式回饋社會,履行文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傳遞公益溫度。“淘票票星光點點”公益放映計劃聯合《外太空的莫扎特》、《獨行月球》、《交換人生》等影片,組織了多場鄉村公益放映,推動好電影走進鄉村,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阿里影業聯合阿里文娛公益、京橙愛公益幸福團等機構,將《長空之王》等多部銀幕佳作通過無障礙特別放映呈現給視障人群,讓文化作品實現普惠,面向各社會群體傳遞文化溫度。阿里影業旗下靈境文化、魷物等數字藏品平臺開發非遺數字場景應用,通過區塊鏈新技術,助推非遺以數字化方式得到保護傳承;阿里影業聯合KAKAOFRIENDS、天貓生鮮、手機淘寶芭芭農場,推出“興農共富水蜜桃”專項公益活動,為鄉村振興扶農助農貢獻力量;此外,還聯合大耳狗IP開展“大耳狗公益愛心之旅”,通過線上課程普及青春期教育,助力女性學生群體身心健康成長。
(企業供圖)
平臺合規建設方面,阿里影業、大麥通過用戶隱私保護、治理“黃牛”黑灰產等措施,維護安全、公平的消費秩序,助力行業共同打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和市場環境。
(企業供圖)
未來,阿里影業、大麥將持續堅持有溫度的內容創作,探索新科技的普惠應用,堅持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為廣大用戶提供豐富多元的文娛消費體驗之余,提升作為文化企業對于公益服務、鄉村振興等領域的投入,持續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責意識和能力。
(編輯 張偉)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方大特鋼:第八屆董事會第五十次會... |
21:52 | 海通發展:第四屆監事會第十五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