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湖南省醴陵市是全國三大“瓷都”之一,其釉下五彩瓷享譽全球。醴陵市不僅擁有豐富的瓷礦資源,而且已探明的儲量高達7000萬噸,這些資源為當地陶瓷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湖南華聯瓷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瓷股份”)是醴陵市當地從事陶瓷制品的企業。自成立以來的30多年間,華瓷股份從一家鄉鎮小廠逐步發展壯大,依托醴陵市豐富的資源優勢,勇于采納先進的制造工藝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傳統行業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如今,華瓷股份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業務范圍涵蓋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工程瓷以及陶瓷新材料等多個領域的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公司。
華瓷股份是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先進制造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又是如何為傳統的陶瓷產業注入新活力的?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日報》記者深入探訪華瓷股份,探究公司如何應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經營挑戰,以及如何推動醴陵市陶瓷產業發展。
跳出白瓷困境
進軍炻瓷賽道
在華瓷股份的生產基地,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片繁榮景象:高度自動化的瓷器生產車間、配備人工智能輔助的設計院、破損率極低的物流車間,以及采用清潔能源的燒成爐窯。在醴陵市火車南站,汽笛長鳴,華瓷股份的精美陶瓷通過湘粵非鐵海聯運班列迅速抵達深圳口岸,在那里換乘巨輪,跨越重洋,最終抵達澳大利亞、南非、肯尼亞等國消費者的家中。
華瓷股份從一家鄉鎮小廠起家,逐步發展成為一家將產品銷售至全球的A股上市公司,其經營歷程并非一帆風順。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醴陵的陶瓷經營者們面臨了一場嚴峻的生存挑戰。當時,醴陵陶瓷主要以白瓷為主打產品。盡管白瓷質地堅實,但其表面光滑且脆弱,輕微的撞擊或不當使用都可能導致破裂。此外,白瓷的保溫性能不佳,容易弄臟且難以清洗,缺乏吸水和透氣特性。同時,白瓷在運輸和日常使用過程中,表面容易被刮傷,這使得醴陵陶瓷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市場需求也逐漸減少。
華瓷股份董事長許君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回想起那段艱難時期,所有人都十分憂愁。我走訪了同行的工廠,目睹了同行們坐在車間里,面對著積滿灰塵、難以售出的白瓷,心中五味雜陳、一言不發的樣子。”
轉機往往在不經意間降臨。許君奇在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時,無意中在一個美國客商手中獲得了幾個炻瓷樣品。正是這幾個炻瓷樣品打開了他的經營思路。炻瓷以其豐富的釉面色澤、更堅硬的材質、出色的耐熱性能以及能夠承受機械洗滌的能力而著稱,非常適合制作成各種精美的日用器皿,如盤子、花瓶等。許君奇意識到,這些適應機械洗滌的厚胎日用炻瓷,可能正是開拓新市場的關鍵。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風順。國內炻瓷研發,沒有任何技術資料可供參考,一切從零開始,照葫蘆畫瓢,自然難得要領,陷入困頓。許君奇沒有氣餒,他一邊向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專家尋求指導,一邊在科研伙伴的支持配合下,從瓷泥、模具、釉色等一道道工序著手,對工藝、配方逐個進行攻關。最終,經過上千次反復試驗,主動砸壞近百噸廢瓷,終于制造出合格的炻瓷產品。
思路一變天地寬,華瓷股份在進軍炻瓷賽道后,不僅為自己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還帶動了當地陶瓷產業走上價值創造之路,助力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以醴陵市嘉樹鎮為代表,陶瓷生產企業緊緊抓住炻瓷這個關鍵切入點,成為該區域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投建智能生產線
錨定“一次做好”
得益于攻克了炻瓷的配方、工藝等關鍵難題,海內外的訂單如雪花般紛至沓來,華瓷股份由此正式踏上進軍全球市場之路。然而,華瓷股份的高管們并未因此滿足,反而產生了深深的憂患意識。
在那個時期,華瓷股份仍處于手工生產階段,難以確保成千上萬套的產品都能整齊劃一,不差分毫。為了確保最終交付產品的質量,華瓷股份的高管們多次強調“一次做好”的管理目標,并堅決銷毀不合格產品。
“當時公司業務正在快速上升期,一個大訂單要拆分成若干個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工作組,產品質量、尺寸和花色很難做到完全統一。一旦產品質量沒有跟上,后果會不堪設想。”華瓷股份董秘彭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僅僅依靠公司內部培訓和獎懲機制,并不能完全實現精益求精的目標,要讓產品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還是要采用先進制造技術。”
經過周密的考察,華瓷股份與國內多家自動化設備供應商達成密切合作,將陶瓷生產過程拆分成配料、混合、成型、干燥、燒成、冷卻、裝飾、后處理和包裝等不同關鍵工序,不斷摸索和試驗。2018年5月份,“等靜壓自動化生產線”在華瓷股份旗下玉祥一廠正式投入生產。這是中國第一條采用全國產設備的智能制造生產線,開啟了國產設備陶瓷智能生產制造的先河。這條等靜壓成型生產線將原有的30多個工序減少到7個工序,不僅降低了近50%勞動強度,還將產品合格率提升了15個百分點以上,實現了“精益求精、降本增效、一次做好”的管理目標。
華瓷股份大膽地闖出了一條科技賦能的價值創造新路,極大地鼓舞了醴陵市陶瓷企業的信心。近年來,醴陵市政府相繼發布《千億陶瓷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關于促進陶瓷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等,地方財政更是拿出近4000萬元支持陶瓷企業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先后引進安裝1000余臺陶瓷智能生產設備。目前,醴陵地區的陶瓷企業設備自動化率超過70%,在全國陶瓷主產區位居前列。
擁抱數字技術
更好滿足客戶需求
華瓷股份并未滿足于生產環節和檢驗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而是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在更多增值環節中全面應用陶瓷產業數字化技術,以強化降本增效,打開增量市場空間。
在產品設計方面,華瓷股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數據檢索和推理建模,幫助設計人員快速發現海外市場的消費趨勢,從而更有效地進行新產品開發。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產品設計的精準度,還提升了市場契合度,使公司能夠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在文化創意方面,華瓷股份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文化創意和設計創新中,通過智能噴繪技術等手段,提升了產品的設計多樣性和競爭力。這不僅增強了公司的品牌影響力,還推動了日用陶瓷產業的技術升級。
在跨境電商方面,華瓷股份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了24小時在線智能客服系統,解決了傳統客服面臨的語言障礙和時差問題,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和服務效率。此外,人工智能技術還幫助公司在市場分析、消費者行為預測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虛擬主播,能實現24小時在線和海外客商溝通,幫助我們跨越時差障礙。實時翻譯,能翻譯數十種不同語言,幫助公司跨越語言障礙。有了文字生成圖片,公司團隊可以很快開發出數以百萬計的花色、釉面、器型和外觀。”彭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更重要的是,有人工智能技術加持的庫存管理方案和路徑規劃方案,讓公司能輕松管理種類繁多的陶瓷產品和發貨訂單,并及時且準確抵達萬里之外的客戶家中。
“到2025年,華瓷股份就成立31年了。華瓷股份的員工從最初的435人發展到了5000余人,累計發放工資福利35.5億元,累計出口創匯14.05億美元,累計上繳稅金15.24億元。歸根到底,依靠的是創新經營理念,帶來技術變革,推動傳統的陶瓷產業找到新的增長點。”許君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