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凡有人煙處,皆有通信塔。
滆湖是蘇南地區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一座長達8.8公里的高速鐵路橫跨湖中。連通上海和南京的復興號高鐵從滆湖大橋高速鐵路上呼嘯而過,“飛馳”在湖上的美景之中。
如此長距離的高速鐵路大橋,5G通信網絡要如何覆蓋?鐵路專網通信和民用的公網通信又如何互不干擾?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前往中國鐵塔江蘇省分公司實地調研,在滬寧沿江高速鐵路常州滆湖大橋段的橋下,中國鐵塔常州市分公司副總經理任明鳳向記者講述了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5G商用的第五個年頭,也是中國鐵塔成立十周年。在新一輪“網絡強國”建設中,中國鐵塔憑借共建共享模式,為我國移動通信從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的跨越發展發揮著力量。
中國鐵塔表示,自2019年5G商用以來,公司已累計承建超過250萬個5G基站建設項目,約占全球項目總量的50%以上。
解決鐵路公網覆蓋難題
高鐵駛過水上大橋,網絡信號如何保證“不斷檔”,這考驗的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者的技術和智慧。
任明鳳告訴記者,按照傳統的通信網絡覆蓋方式,需要在湖中建設通信塔,不僅成本高、難度大,對湖泊的生態環境也會造成一定影響。為解決這一難題,江蘇鐵塔建設團隊在鐵路設計初期通過反復認證,并納入橋梁主體工程設計,使得橋上5G公網覆蓋成為可能。
同時,在滆湖段鐵路沿線設置48座定制“微型塔”——微型信號發射站,解決了覆蓋和干擾問題。該方案的建設成本較傳統漏纜方案節約了三分之二,同時也填補了國內跨湖跨海鐵路特大橋公網覆蓋領域的空白。
“我們和上海鐵路局反復溝通,光方案就設計了幾十個,經過各種安全、防風、防震等測試才定下來,因為鐵路安全無小事,一顆螺絲釘的掉落都是大事。”任明鳳說。
江蘇常州移動副總經理徐鋒向記者介紹,通過中國鐵塔統籌對接,實現了鐵路資源的開放,中國移動在國內首次規模部署高鐵一體化彈性組網方案,橋面5G覆蓋率達到100%,下載速率達到接近400Mbps,顯著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記者在南京南站站臺上注意到,在這里手機5G信號處于滿格狀態。暢通網絡的背后,凝聚了中國鐵塔人的辛勤汗水。
中國鐵塔南京市分公司通信發展部副經理滕鴻飛告訴記者,受當年設計理念限制,南京南站沒有預留民用通信專用機房,導致民用通信和鐵路其他專業共用機房。同時,在5G商用以后,站臺存在5G覆蓋盲點,各運營商因方案等原因一直未完成5G信號覆蓋,影響旅客的網絡使用感知。而在這里進行5G公網信號覆蓋,既要攻克歷史遺留問題,又要保障高鐵正常運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鐵最后一班車在晚上11點左右,最早一班車在凌晨5點左右,我們的作業時間就只能在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5點之間。”滕鴻飛說,在團隊的努力下,大家最終一一攻克歷史遺留問題,完成了南京南站5G公網信號覆蓋的更新改造任務,讓旅客實現在站臺層“絲滑般”的上網體驗。
南京南站是全國首個進行民用通信全站改造加新建的既有客站,由中國鐵塔牽頭采用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統籌開展民用通信公網建設,既解決通信安全隱患又滿足5G信號覆蓋需求,建設模式為通信行業實施既有車站改造提供了范本。
事實上,鐵路場景的通信網絡覆蓋一直是難題。為此,6月5日,中國鐵塔和國鐵集團簽署了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雙方自2018年開展戰略合作以來,中國鐵塔牽頭基礎電信運營商高效推進鐵路沿線公網覆蓋,確保“高鐵開通通信暢通”,為鐵路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通信塔變數字塔
2014年,中國鐵塔整合三大運營商站址資源,由三大運營商共同出資成立,成為我國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如今,中國鐵塔已經成為我國5G新基建的“主力軍”。
彼時,在成立之初,中國鐵塔的原則便是深化資源共享,降低重復建設,實現通信網絡經濟高效部署。在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中國鐵塔將自身龐大的通信站址資源開放,在通信塔上掛載高清攝像機,通過鐵塔視聯平臺,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通信塔變數字塔。
近年來,政策要求長江“十年禁漁”加快構建“人防+技防”禁漁機制,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探索提升長江“十年禁漁”數字監管水平。在“健康長江泰州指揮中心”,記者看到,一張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展現著長江流域多個點位實時監控情況。而這背后,離不開中國鐵塔的“科技賦能”。
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從2018年開始,中國鐵塔江蘇分公司就與泰州市政府部門合作,通過在長江沿線的通信塔上建設高空視頻監控和雷達監控,利用AI人工智能、AR增強顯示、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長江生態保護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對長江泰州段的排口、工業、農業、航運、碼頭、岸線、生態、水質等相關數據的收集及處理,為政府部門指揮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
清波搖曳的江面上,有船只即將靠近泰州市長江永安洲永正水源地,雷達迅速產生告警,并且與視頻聯動快速鎖定船只,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收到預警,前往處置。這一切正是依靠了江岸上一座40多米高的通信鐵塔上安裝的搭載了AI芯片的5G智能攝像機,如“鷹眼”般全天候呵護著這片水域,及時抓拍非法闖入到飲用水源地的船只,并派單到執法人員,確保泰州飲用水取水口的水質安全。
近年來,長江泰州段流域水質持續改善,穩定在II類標準。截至目前,江蘇鐵塔已與健康長江泰州指揮中心合作建設高空視頻監控107處,高空雷達監測4處,匯聚存量視頻1167路,實現了泰州段97.78公里長江的高空視頻全覆蓋。
這樣的應用場景在環陽澄湖全水域智慧監管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蘇州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一大隊李隊長向記者介紹,以前,大隊巡邏主要靠隊員駕駛巡邏艇,現在通過監管系統的水域全景可視化管理,憑借中國鐵塔在環陽澄湖117平方公里全水域21處高空點位搭載的25臺激光網絡高清云臺攝像機,以及1套陣面雷達系統,利用中國鐵塔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對陽澄湖24小時的全天候全水域監管,通過“人防+技防”,開啟“線上+線下”的漁政監管新模式。
自2023年11月份“長江禁漁”陽澄湖全域數字監管天眼系統運行至今,系統已累計發出船只非法入侵預警5600余次,非法捕撈告警80件,查獲非法捕撈行為27起。消除湖區漁業安全隱患(阻止船員意外落水)58件的同時,有力保障了陽澄湖漁業零事故、零傷亡。
如今,中國鐵塔以遍布全國的超過210萬鐵塔站址資源為支撐,基于互聯網、云計算和全國統一的平臺能力,變“通信塔”為“數字塔”,將通信基礎設施升級為服務數字中國的數字基礎設施,賦能社會千行百業。
作為發展數字經濟的底座,近年來,國家對于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也在不斷推進。今年4月份,工信部表示,適度超前布局5G、算力、移動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信部還提出,全面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系統布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6G、下一代互聯網、量子通信等前沿技術研發應用。
科技發展,斗轉星移。以中國鐵塔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商正在助力建設“網絡強國”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