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梁傲男
“對我們從事啤酒行業的人來說,一粒麥子,或許是最小的單位。但正是一粒粒麥子,支撐起了整個行業的良性循環、品質根基,也承載著無數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侯孝海近日在“國產啤麥產業融合發展論壇暨社會責任主題活動”上如此表示。
再過一個月,種植于江蘇的大麥將迎來收割季,今年的大麥不僅增產,還帶動當地種植戶的增收。這是在標準化種植,以及“企業+農戶+訂單”模式下的結果。
江蘇射陽·臨海農場國麥標準化種植基地 梁傲男/攝
把理想變成現實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之一,近90%的啤麥依賴進口。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累計進口大麥1424萬噸,同比增長25.8%。
作為國內啤酒龍頭企業,華潤啤酒在3年前就啟動了“國麥振興”戰略,從源頭育種到標準化種植,從質量分級到訂單農業,從專家指導到技能培訓,一步步把紙面上的理想變成田野里的現實。
“‘麥子不自主’,就意味著‘風味無底氣、成本無掌控、品牌無底蘊’。”侯孝海表示,“國麥振興”這一系統性工程,既是供應鏈的變革,更是信心的重建。
2023年,華潤啤酒攜手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春蕾麥芽有限公司等機構及企業聯合發起的“國產啤麥品質提升及標準化種植質量保障體系研究”項目落地。2023年,華潤啤酒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農墾拉布大林農場落成首個國產啤麥標準化種植試點基地,面積達3000畝,2024年擴展至12000畝。
2025年,華潤啤酒在蘇北、西北、內蒙古等地建立了多個標準化種植基地,累計試種面積2萬余畝,并探索出一套“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協同模式,產業各環節之間的融合、協同更加緊密。
啤麥產業是一個跨界融合度極高的行業。從上游的選種、種植,到中游的收儲、加工,再到下游的啤酒釀造、品牌打造、銷售與文化傳播,缺一環都難以成勢。
在侯孝海看來,品牌想走得遠,必須扎根于土地。華潤啤酒正在打造從田間到舌尖的中國啤酒新范式,伴隨著“墾十四”產品的上市,“國麥振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公司用國產大麥‘墾十四’品種命名品牌,一方面是對呼倫貝爾大草原傳統文化品牌價值的肯定,另一方面是聯動消費者打造品牌,呈現好原料、好產地的表達。”華潤啤酒技術研究院院長鐘俊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潤啤酒未來會推出一系列“墾”產品IP,與各地文旅結合起來,做產業推廣。
“啤麥自由”任重道遠
國家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進口大麥1424萬噸(包括啤麥和飼用大麥),同比增長約25.77%;大麥進口金額為37.92億美元,同比增長0.6%。
中國對進口大麥依存度大,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在啤麥方面,國內啤酒企業對澳大利亞產地的大麥尤為青睞,主要原因是該國大麥在啤酒釀造過程中均一性高。在澳大利亞大麥“雙反”放開后,啤麥的價格就一直在回落,這讓國產大麥失去了價格上的競爭力。
面對進口大麥價格下降,華潤啤酒采購國產大麥的量卻并未減少,也在持續推進“國麥振興”方面的工作。
“‘國麥振興’是公司既定的戰略,我們要長期堅持下去。盡管澳大利亞大麥的價格降低,公司的采購量并不受影響,今年還會繼續采購10萬噸左右的國產大麥用于啤酒釀造。”華潤啤酒副總裁、華潤雪花采購管理中心總經理李小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李小冬告訴記者,通過3年的努力,應該是“有一些成果、有一些進步”,但與公司規劃的最終目標還有較大差距。不過,這種進步對華潤啤酒甚至整個產業鏈,都是鼓勵。
在研發端,科研人員一直在“種子研發”上做文章,培育高產且高質的種子。品種選育人、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許如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揚農啤14”目前的畝產是767.5公斤,創下江蘇省啤麥高產新紀錄。
從源頭育種,培育出優質大麥品質后,再進行認證。“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恢復發展階段。一方面華潤啤酒這樣的龍頭企業在帶動,一方面在北部、南部、中部用不同的提質增效的模式來帶動產業發展。同時,出海做國際化全球化品牌是國內啤酒企業未來必須做的課題,如何保障國內啤酒企業走出去,‘國麥振興’也是一個重要支撐。”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郭剛剛看來,“國麥振興”計劃既是突破產業“卡脖子”困境的關鍵舉措,也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戰略的典范,其意義遠超單一產業范疇。通過科技賦能、生態協同和長期主義,為中國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及全球供應鏈治理提供了創新樣本。
“國麥振興”不只是在種麥子,更是在種信心、種未來。如今,消費者早已實現了啤酒自由,而實現“啤麥自由”還在努力。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