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住宅項目規范》國家標準即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這份文件從層高、隔音、適老化等多個維度,為“好房子”建設劃定了清晰的基準線,成為推動建筑業向“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全面升級的關鍵力量。此前,北京、山東、江蘇等近十個省市已結合自身地域特點,出臺相關文件,構建起高品質住房建設體系,為“好房子”國標的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礎。
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于從增量擴張向存量優化的關鍵轉折點。在這一背景下,一場旨在提升居住品質的革命正蓬勃興起,催生出一個覆蓋設計建造、裝修裝飾、城市更新等領域的萬億元級藍海市場。以德才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才股份”)為代表的企業,敏銳捕捉到市場機遇,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積極探索“好房子”建設的創新路徑。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指出,“好房子”與新科技相互成就。“好房子”國標的實施,是民生需求、政策導向與市場規律深度融合的產物。在此背景下,頭部建筑企業紛紛開啟轉型之路。德才股份旗下的青島中建聯合集團有限公司,率先推出首批產業化推廣產品清單,涵蓋“新建好房子”等11大項產品。這些產品通過集成智慧安防、隔聲降噪、綠色節能等科技系統,實現了住宅性能的跨越式提升,為市場帶來了全新的居住體驗。
德才股份董事葉禾表示,“好房子”建設的深層邏輯,在于技術革命對傳統生產關系的重塑,這對企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一方面,標準提升將淘汰發展模式粗放的落后產能,倒逼全行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綠色建材、智能家居、裝配式建筑等細分賽道將迎來利好,這為技術型企業打開增量空間。
以青島的城投·青云佳境項目為例,德才股份在規劃設計階段便將“好房子”標準融入每一個細節。從規劃景觀、立面造型,到居住戶型、社區配套,再到綠色低碳、智慧科技等方面,均進行了精心考量。項目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居民的需求,設計了適老適幼活動場地;綠地率高達47%,裝配率達到50%,玄關、臥室等空間實現了智能化和數字化控制,將高品質、智能化、綠色生態的理念貫穿始終。
這些實踐充分印證了行業的一個共識:在土地紅利逐漸消退的當下,建筑企業唯有深度重構產品力、技術力和服務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未來。以《青島市“好房子”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為例,該導則明確提出,住宅建筑在設計、生產、建造、交付、運行維護等全過程中,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近年來,在與海爾、保利、華潤等企業合作的多個高檔住宅項目中,德才股份對BIM技術進行了嫻熟應用,充分展現了其技術實力。
作為山東省首家A股上市建筑企業,德才股份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全建筑產業鏈布局。目前,公司擁有1項特級資質和34項壹級(甲級)資質,能夠提供從可研論證、規劃設計、方案策劃,到建筑設計、幕墻設計、景觀設計、裝飾裝修設計等全產業鏈一體化設計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務。這種以設計為核心的全產業鏈布局,使得新技術能夠更加精準地應用于“好房子”的建設中。憑借35項頂級資質構建的技術矩陣,德才股份既能承接北京大興機場等大型“大國重器”項目,也能在適老化改造等精細化項目中,精準實現1厘米防滑落差設計,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
站在“好房子”國標實施的行業關鍵節點,建筑業正經歷著從“規模競賽”向“價值創造”的范式轉換。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著力抓好三件事:一是將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全部納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并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二是擴大城中村改造范圍至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三是大力推進完整社區建設,重點聚焦“一老一小”,完善無障礙適老化配套設施、政府托育服務設施以及兒童活動場地。
從各地初步摸查情況看,全國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約22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改造投資規模達萬億元級。隨著綠色技術、數字工具與人性化設計的深度融合,“好房子”不僅能夠有效解決隔音差、滲漏水等傳統居住痛點,還將催生涵蓋智能家居、社區服務等細分領域的全新產業生態。這一轉變是建筑行業突破增長瓶頸的必由之路,誰能在“好房子”國標的引領下建立起技術優勢,誰就能在萬億元級市場藍海中搶占先機,引領行業發展新潮流。
(編輯 張偉)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