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軸貫古今,靈蛇啟新章。4月25日,2025貴州茅臺酒(乙巳蛇年)鑒賞會在北京時間博物館舉行,深入踐行“順天敬人明理厚德”企業核心價值觀,創新品飲場景,深挖貴州茅臺生肖酒內涵,推動“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讓美酒成為消費者自我表達和情感交流的橋梁紐帶,持續強化貴州茅臺生肖酒品牌IP。
茅臺集團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劉剛出席活動并致辭。
鑒賞會現場
北京時間博物館作為國家級授時文化地標,雄踞北京中軸線核心區位,承載著“時間坐標原點”的歷史使命,以時間為軸線貫通古今文明脈絡。貴州茅臺酒(乙已蛇年)作為中國生肖文化與工匠精神的結晶,與時間博物館“凝固歷史·對話未來”立館理念形成文化共振,以“美酒+雅宴+文物”的創新形式,在國家級文化場景演繹“一樽醇厚穿越時空,十二生肖賡續文明”的當代雅集,讓世界透過時間的棱鏡,見證茅臺傳統釀造技藝與生肖文化在當代的璀璨新生。
劉剛致辭
致辭中,劉剛從三個方面對茅臺文化、生肖文化與時間藝術的深刻內涵進行了分享。
——崇正守道,守護文明基因。北京是數朝古都,北京中軸線更是中華文化精華的體現,這里的一磚一瓦,鐫刻著中華文明的秩序與智慧。文化是茅臺的靈魂,茅臺以“順天敬人明理厚德”為企業核心價值觀,始終秉持“順天敬人天人共釀”的釀造智慧,堅守傳統釀制技藝,積極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應用及活態傳承。作為貴州茅臺酒生肖系列的收官之作,蛇茅完美融合茅臺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華夏文明中“蛇”所象征的吉祥、智慧、生命力與茅臺傳統工藝相融,在絳紗色流轉間傳遞著茅臺“敬天法祖崇正守道”的文明基因。
——匠心致遠,鐫刻時間傳奇。十二,天象之數,是反映自然規律和人類文明的重要數字,蘊含著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自然奧秘,有“吉祥、美好”之意。貴州茅臺酒生肖系列從甲午馬年啟程,至乙巳蛇年圓滿收官,歷經茅臺人十二載匠心打造,實現了“一歲一生肖、一酒一茅臺”的圓滿閉環,終成文化經典。十二年,是匠心的刻度,更是時間的哲學,蛇茅的誕生,集齊了茅臺一輪生肖周期最后一塊拼圖,形成一個完整輪回。十二年,茅臺用時間丈量文明,將自然風土、傳統釀制技藝與優秀傳統文化融為一體,將千年文明凝于方寸之間,讓貴州茅臺生肖系列產品在時光中沉淀出極致風味。
——禮敬中華,譜寫時代華章。生肖文化是每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文化符號,也是中華文化的突出代表符號。作為民族品牌,茅臺一直在推廣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以文化鑄就企業根本、表達中國品牌,用擔當與實踐推動中國酒文化的發展。茅臺生肖系列酒作為集生肖文化、五行文化、色彩文化、書畫藝術等元素為一體的文化產品,不僅是中國白酒的典型代表,更是茅臺致敬、傳承、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匠心之作。茅臺攜乙巳蛇年的祥瑞靈姿邂逅東方古都的巍峨氣象,讓世界通過茅臺生肖酒看見中華文明的詩意之美與精神氣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余輝作分享
活動現場,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余輝以“故宮文物解碼蛇茅文化藝術基因”為題,結合茅臺文化、色彩文化、生肖文化分享了美酒與文化的絕妙邂逅。他表示,茅臺生肖酒深邃而熱烈,是可以帶走的歲月積淀,希望茅臺在傳承與創新的長路上,續寫生生不息的酒文化傳奇。
茅臺文化品飲師作品鑒講解
品鑒環節中,茅臺文化品飲師帶領現場嘉賓眼觀色、鼻聞香、口嘗味,讓醇厚酒香與千年生肖文化在杯盞間交融,感受每一滴佳釀承載的東方美學深厚底蘊,共赴一場穿越時空的味覺盛宴,細品茅臺生肖酒中蘊藏的歲月傳奇。
活動現場
景泰藍非遺創作,色彩與臉譜等非遺展示,茅臺系列產品展陳,裸眼3D視頻燈光秀……活動以“時間”為線索,串聯起“生肖、色彩、茅臺”,通過“時間敘藝景泰芳華”“時間的藝術生活的美學”“來自時間的禮物”三個篇章,為現場茅友呈現了一場奇妙之境。創新打造茅臺文化與中軸線相逢的共生之境,于一城一酒的典雅神韻中,聆聽千年回響。
時間孕育文明,匠心釀造傳奇。古往今來,生肖承載著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對生活的祈愿。當茅臺的醇厚酒香與千年生肖文化在杯盞間交融,每一滴佳釀都承載著東方美學的深厚底蘊,以一歲一生肖,一酒一茅臺的回響,跨越時空,歷久彌香。
(來源:茅臺融媒體中心)
(CIS)
00:18 | 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進化 場景突破... |
00:18 | 入境游再迎政策利好 上市公司多維... |
00:18 | 產品價格持續上漲 有色金屬上市公... |
00:18 | 投保機構公開征集投票權提名獨董再... |
00:18 | 金價高位震蕩 黃金零售賽道企業多... |
00:17 | 萬能險迎監管新規 或將告別固定最... |
00:17 | 百億元級私募機構一季度調倉路徑浮... |
00:17 | 4萬億元時刻 基金經理重新審視投資... |
00:17 | 助力“金融向綠” 券商ESG戰略賦能... |
00:17 | “穩樓市”需再加力鞏固 |
00:17 |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力 精準... |
00:17 | 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