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思婕 吳奕萱
在央視蛇年春晚的舞臺上,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樹科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身著花棉襖,手持手絹扭著秧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家坐落在浙江杭州的初創企業也將浙江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產業布局帶到了臺前。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人形機器人集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于一身,這一極具想象力的賽道正成為具身智能產業的戰略制高點。在長三角腹地,浙江正以一場精密的產業布局,為人形機器人這一未來產業繪制藍圖。《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全省整機年產量達到2萬臺,核心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關聯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
宇樹科技何以誕生在浙江?“2萬臺”“200億元”“500億元”的底氣來自哪里?
底氣來自浙江“不出省就能組裝一輛汽車”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全產業鏈——汽車生產所需要的一體化關節、減速器、絲杠等,正是人形機器人“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汽車零部件進階人形機器人,浙江智造正在讓“變形金剛”走進現實。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浙江多家“汽車+機器人”零部件制造企業,從技術邏輯、供應鏈體系、政策支持以及商業化落地等維度,探尋浙江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發展路徑。
技術同源
以汽車制造底蘊為基
為何汽車零部件企業能快速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技術同源性”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聽到最多的答案。
浙江汽車制造業起步較早,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成熟的配套體系以及深厚的汽車制造技術底蘊。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浙江汽車整車產量達174.2萬輛,完成銷售168.3萬輛;此外,當年浙江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營收突破萬億元。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汽車市場競爭態勢也愈發激烈。利潤空間被壓縮、回款周期拉長、研發投入受限等難題,促使相關企業積極尋找高附加值、規避同質化競爭的新業務方向。人形機器人與汽車制造在多個技術領域高度重合,自然成為眾多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突破“內卷”困境的戰略選擇。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工作組專家高澤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制造中積累的傳感器技術、控制系統,以及目標識別、路徑規劃等算法,都為人形機器人研發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借鑒。”
例如,寧波拓普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把新能源汽車電驅技術轉化為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長華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華集團”)憑借精密金屬加工技術,研發制造高精度的人形機器人滾柱絲杠;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勝電子”)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可用于機器人智能系統開發,汽車安全領域的高精度執行器技術可用于機器人的關節控制等。
均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勝集團”)是均勝電子與寧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均普智能”)的控股股東。在均勝集團的廠區展廳里,記者見到了人形機器人賈維斯。走近后,賈維斯會揮動手臂,向記者熱情地打招呼,隨后,它以流暢自然的交互方式,有條不紊地介紹起自己。不僅如此,賈維斯還特別展示了其搭載的靈巧手,面對復雜模擬環境,靈巧手能精準地完成一系列高難度動作。
展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賈維斯由均普智能旗下的人形機器人研究院研發完成,應用了均勝電子、均普智能在智能駕駛、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先技術,將在今年實現量產。
均勝電子相關負責人稱:“由于智能汽車與具身智能機器人有較高的技術同源性,因此公司將自身定位為‘汽車+機器人Tier1’,向全球具身智能機器人相關公司提供軟硬件及解決方案,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具體來看,均勝電子一方面加大了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力度,對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智能決策層)、“小腦”(運動控制層)和“肢體”三大核心技術都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則重點布局機器人的傳感器套件、能源管理模塊、高性能材料等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長華集團則全面推進滾柱絲杠產品項目。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生產汽車專用緊固件三十余年,在精密金屬結構件加工制造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與人形機器人滾柱絲杠產品在技術開發方面有同源性、生產工藝有相通性,公司已生產出相關樣品,目前正研究新工藝,加緊研發制造新的迭代產品。”
據浙商證券統計,目前浙江擁有超過100家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其中A股上市公司超過40家。
浙商證券機械國防首席分析師王華君表示:“浙江是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標桿省份,通過政策引導、產學研合作和全產業鏈布局,形成涵蓋設計、制造、應用的生態體系,部分技術已實現全球‘領跑’。雖然當前產品多處于研發驗證階段,但頭部企業已規劃2025年量產。未來十年,浙江有望成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核心區域。”
供應同“鏈”
助力客戶降本增效
除了技術同源性外,在傳統汽車產業體系下,車企與零部件供應商歷經長期磨合,已然構建起穩固且成熟的合作紐帶。隨著汽車行業競爭的白熱化,一眾車企都將目標轉向了高度同源的人形機器人賽道,“新藍海”的角逐已然開啟。
當車企布局人形機器人時,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合作關系便順其自然地同步延伸,這也促進了雙方在技術層面的交流與融合,共謀發展新篇章。
業內相關機構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在人形機器人的研發進程中,車企憑借對產品終端應用場景與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為零部件供應商指明技術研發方向;而零部件供應商依托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過程中積累的精湛工藝、前沿技術以及高效供應鏈體系,反哺車企,助力其攻克人形機器人研發中的諸多技術難題。”
以寧波旭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升集團”)為例,作為某全球新能源頭部車企的一級供應商,公司在汽車精密鋁合金零部件細分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據記者了解,從初次接觸到成功進入供應鏈,旭升集團也曾面臨漫長的試用考驗期。接近旭升集團人士表示:“該頭部新能源車企對零部件的質量把控達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不僅要求產品在各種極端環境下保持性能穩定,而且對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的標準化和精細化也有著極高要求。在試用期間,公司產品需經過多輪次、多維度的嚴格測試,任何一次細微的瑕疵或不達標的情況,都可能導致試用的中斷或失敗。”
與該頭部新能源車企建立合作后,旭升集團持續深耕鋁壓鑄件制造領域,在材料研發、精密加工、熱處理等環節形成了完整技術體系。隨著合作的深入,雙方的聯系愈發緊密,從最初的單一零部件供應,逐步拓展到多個核心系統零部件的全方位合作。
近年來,該頭部新能源車企發力人形機器人領域,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作為產業鏈重要合作伙伴,旭升集團充分發揮其在精密制造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產能優勢,積極布局這一新興賽道。
浙江浙銀匯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范志敏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有著‘汽車基因’的企業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擁有較強的客戶生態復用能力,能助力客戶實現降本增效,因此更容易獲得客戶青睞。比如,汽車供應鏈企業通過了車企嚴格的質量認證(如ISO 26262功能安全標準),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便可復用認證結果,節省了時間成本。”
政策指路
以場景應用破局商業化落地
政策也為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落地指明了方向。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支持各地結合產業特色優勢,前瞻布局人形機器人新賽道,培育發展配套產業。“發揮杭州、寧波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優勢,提升執行控制部件、新型傳感器、電子皮膚、先進材料等關鍵部件供給水平。支持溫州、紹興、麗水依托電機和軸承產業優勢,發展人形機器人專用電機、機電執行器、軸承等零部件。支持臺州、衢州等地結合產業優勢,發展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新型編碼器。發揮湖州、嘉興長三角區位優勢,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零部件配套產業。”
這種“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格局,既避免了同質化內卷,又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條,推動浙江從制造業大省向智造高地跨越。
盡管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雙輪驅動,但當前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仍面臨多重挑戰。
“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突破本質上是多學科交叉的系統性工程。”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行業面臨的三大技術壁壘呈現顯著的鏈式關聯:動態平衡與全身運動控制技術需要突破“機械—算法”協同設計難題,具身大模型技術則要求實現物理實體與數字智能的深度耦合,而場景數據的稀缺性又直接制約著算法迭代效率。
“當動態控制精度突破0.1毫米級,具身模型能夠理解‘把咖啡杯放在靠近窗邊的位置’這類復雜指令,場景數據能夠實現實時閉環迭代時,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拐點就會到來。”盧瀚宸認為。
王華君表示,在技術層面,機器人相關產業鏈企業可以通過強化產學研合作來攻關核心零部件(如空心杯電機、行星滾柱絲杠)和算法(大模型驅動決策優化);同時,推動供應鏈國產化,降低硬件成本。
“在市場需求層面,短期來看,機器人產業鏈企業可以聚焦工業制造,如汽車生產線自動化,然后逐步滲透至物流、安防等商業場景;長期來看,在家庭服務和醫療領域,或可通過政策補貼與用戶教育逐步培育市場。”王華君說。
對于產業未來發展,浙江已有了清晰的路徑。《實施方案》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場景應用多元化。
例如,在“人形機器人+制造”場景創新應用方面,《實施方案》提出,聚焦汽車、家電、紡織服裝等領域,圍繞上下料、焊接、裝配、搬運、分揀、質檢等工序環節,建設示范場景,提升人形機器人工具操作與任務執行能力。在“人形機器人+服務”場景創新應用方面,《實施方案》提出,拓展人形機器人在服務領域的應用場景,推動在迎賓接待、養老陪護、家庭服務、商超導購等多元化服務場景中的應用,依托商業中心、服務中心、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建設示范場景,鼓勵在未來社區、示范街區建設中探索應用人形機器人。
浙江旨在通過實踐證明,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并非等待技術奇跡,而是通過場景定義倒逼技術迭代、以生態協同放大創新價值。當政策設計精準對接產業痛點、企業主動構建應用閉環,萬億元級市場將加速從藍圖走向現實。
(編輯 張博)
23:49 | 緊抓半導體市場復蘇機遇 韋爾股份... |
23:49 | 勁仔食品持續推動健康大單品戰略 ... |
23:49 | 多元化業務協同發力 浙江龍盛去年... |
23:49 | 國電電力去年凈利潤創新高 擬派發... |
23:49 | 金價上漲疊加產能擴張 多家黃金上... |
23:49 | 東北制藥: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14... |
23:49 | 涉嫌短線交易 華設集團董事被警告... |
23:49 | 伊之密全球化腳步堅定 2025年戰略... |
23:48 | 多舉措應對市場挑戰 消費電子企業... |
23:48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新茶飲行業“... |
23:48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9只債券基金披露... |
23:48 | 3月份個人房貸利率保持低位 貸款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