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見習記者 張美娜
4月10日,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陽光”)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21.99億元,同比增長12.40%;歸母凈利潤3.75億元,同比扭虧;扣非凈利潤3.27億元,同比扭虧。
同日,東陽光披露了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53億元到3.23億元,同比增長156.17%至227.05%;扣非凈利潤2.44億元到3.14億元,同比增長166.25%至242.63%。
東陽光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年中,公司經歷了從周期波動到財務修復的艱難過程,并伴隨著一系列戰略調整的落實以及新興業務的快速增長,進而實現了業績的扭虧為盈。
2024年業績扭虧為盈
公開資料顯示,東陽光主營業務主要分為電子元器件、高端鋁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液冷科技五大板塊。
從業務板塊來看,在電子元器件業務,公司實現收入33.96億元,同比增長9.94%;在高端鋁箔業務,公司實現收入51.91億元,同比增長19.77%;在化工新材料業務、能源材料和其他業務,公司分別實現收入27.04億元、3.54億元和8415.69萬元。
談及公司業績實現同比扭虧為盈的原因,上述公司人士表示,在電子元器件領域,隨著數據中心和儲能行業的蓬勃發展,電子元器件市場需求持續復蘇,公司通過深化與現有客戶的合作及新客戶的積極拓展,電子元器件板塊的產能利用率同比顯著提高。此外,公司積極深化與現有客戶的合作并積極拓展新客戶,公司位于內蒙古烏蘭察布的積層箔和化成箔生產基地產能穩步釋放,化成箔單位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此外,近期第三代制冷劑價格的持續上升,公司制冷劑業務利潤在報告期內快速增長,進而顯著提升了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
此外,公司在報告期內積極推進大客戶戰略,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深化產業布局與協同。同時,公司實施精益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
積極拓展液冷、具身智能等新興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東陽光通過多種舉措積極拓展液冷業務和具身智能業務等新興業務。
根據上述相關人士介紹,在配額管控和需求增長并存的背景下,制冷劑價格持續上漲,根本性扭轉了第三代制冷劑的供需格局。根據Wind數據,2024年制冷劑價格普遍上漲,其中R32制冷劑漲幅最大,達到126.09%;R22、R134a和R125等制冷劑的價格分別上漲了58.97%、23.21%和27.93%。東陽光的HFCs(第三代氟制冷劑)配額位居國內前列,冷劑業務利潤的快速攀升顯著增強了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液冷相關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各行業對數據處理能力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而液冷技術作為提升服務器性能和穩定性的重要手段,其市場需求也將隨之攀升。
據介紹,東陽光提前對冷板式液冷和浸沒式液冷進行戰略布局,目前已具備液冷核心材料鋁冷板生產能力,掌握成熟液冷解決方案,是市場上少數實現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鋁冷板、關鍵材料氟化冷卻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沒式液冷解決方案的頭部企業之一。
根據年報,公司持續圍繞AI數據中心服務器、光模塊和儲能行業等應用場景對散熱的需求,逐步形成完善的“系統級—機柜級—服務器級”液冷全鏈條解決方案和產品。
此外,公司還成立了專注于液冷熱管理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推廣的合資公司,與韶關市人民政府展開戰略合作,計劃入駐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等多種形式積極拓展液冷領域的相關業務。
除了液冷業務,東陽光還積極投入具身智能技術研發。據悉,公司經過近一年的籌備,與智元機器人及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合作方成立光谷東智具身智能機器人子公司,借助公司豐富的產業場景和自動化能力,著力打造強大的機器人數據采集中心,為機器人本體到應用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已獲得具身智能機器人首批訂單,為公司新增長曲線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東陽光還首次發布ESG報告,明確將ESG提升至公司層面,構建了ESG管理架構,并詳細展示了公司在推行精益管理等方面的實踐,展現了東陽光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企業責任與擔當。
(編輯 喬川川)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