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在制造業邁向高端化與智能化的浪潮中,硬質合金數控刀具作為“工業牙齒”,決定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能源裝備等領域的制造水平。
面對超300億美元的全球刀具市場,國產刀具企業如何走出同質化競爭困局,撕掉“低質低價”標簽?株洲華銳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精密”)以持續17年的實踐,交出了一份靠自主創新破內卷的答卷。
從租用400平方米廠房起步,到穩居國內數控刀片生產規模前列;從攻克高溫合金加工刀具“卡脖子”技術難題,到推出U系列超級通用整硬銑刀,華銳精密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構建起了覆蓋基體材料、涂層工藝、智能刀具管理的技術護城河,展現出中國刀具企業的硬核實力。
華銳精密如何打破歐美日韓品牌壟斷?硬質合金數控刀片如何賦能中國高端制造?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進華銳精密智能化工廠與研發中心,與華銳精密董事長肖旭凱以及行業分析師面對面交流,探尋這家企業從“跟跑者”升級到“領跑者”的密碼。
走出低端競爭之困
進軍中高端市場
“過去,國產刀具企業多聚焦于低端市場,以價格戰爭奪份額,這無異于‘飲鴆止渴’。”肖旭凱坦言,國內刀具企業超過1萬家,但是前五名銷售份額不足15%,遠低于國際同行水平。大量中小企業陷入低效競爭,行業平均利潤率低于國內制造業平均水平。
在國內低端刀具市場內卷的同時,中高端刀具市場長期被歐美日韓品牌占據,尤其在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關鍵行業領域,國產刀具占比不足。華銳精密深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要突破低端市場內卷,邁向中高端市場,就要靠創新在多個方面突圍。
華銳精密狠下功夫的“第一站”是研發。2021年至2023年,華銳精密研發投入占比從5.13%提升至7.66%。在航空航天、重型裝備等領域,公司成功開發出適配高溫合金、鈦合金等難加工材料的刀具,部分產品性能已接近歐美日韓品牌。2024年,華銳精密推出麒麟系列高溫合金加工刀具,通過納米晶涂層與基材性能協同優化,解決了傳統刀具在高溫工況下的退化難題。
華銳精密狠抓創新的“第二站”是生產工藝。自2021年上市以來,華銳精密持續引入全球領先的生產設備與檢測儀器,覆蓋從粉末制備到刀片加工的全流程。肖旭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高端設備不僅是生產工具,更是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合格產品的‘第一轉化器’。”
“第三站”則是綜合服務。華銳精密近年來在智能管理等方面投入不少。全球自動化、智能化浪潮襲來之際,華銳精密突破傳統刀具制造商的定位,為下游客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技術團隊駐場服務、智能刀具管理系統、切削加工外包服務等創新業務。以切削外包服務模式為例,下游客戶不必采購刀具,華銳精密提供從選型、維護到更換的全流程服務,可為客戶降低40%的綜合庫存成本。
湖南富船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亞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先進制造業加工需求呈現多元化和復雜化,這要求國產刀具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推陳出新。處于頭部的國產刀具企業不僅夯實了產品競爭力,還創新了多種服務模式,已從合格刀具供方成長為客戶的全天候服務伙伴。”
邁向國際市場
建設全球協同體系
掌握核心競爭力,打開國內市場,這并未使肖旭凱滿足。在他看來,打開國際化大市場,躋身廣闊國際舞臺,才是國產刀具企業向上生長之路。近年來,華銳精密加速海外市場拓展,并取得積極進展。
2025年3月25日上午10點,在某外商獨資企業的汽車零部件制造車間內,一臺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正以每分鐘12000轉的轉速轟鳴運轉。華銳精密技術工程師手持平板電腦,緊盯著屏幕上跳動的切削力曲線。這是華銳精密“麒麟系列高溫合金加工刀具”對海外客戶的首次全流程試刀測試。
“刀具安裝完畢,啟動!”隨著指令下達,銀灰色的鈦合金棒料在刀尖下飛濺出細密的螺旋狀切屑,切削參數被實時傳輸至華銳精密云端數據庫。華銳精密自主研發的這套智能刀具管理系統,能同步監測刀具磨損量、切削溫度、振動頻率等16項核心指標。
車間另一側,《證券日報》記者看到,客戶技術總監正手持放大鏡,仔細檢查剛完成銑削的成品表面。數據顯示,這批試刀的加工精度達到Ra0.4μm,遠超客戶設定的Ra0.8μm標準,刀具壽命較日系競品提升30%。
此次試刀是華銳精密全球化服務戰略的一個縮影。自2023年啟動“試刀計劃”以來,華銳精密已在韓國、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完成200多次現場測試,產品一次性通過率超90%。為鞏固“試刀計劃”的成果,華銳精密組成直接銷售團隊,深入多家跨國企業供應鏈關鍵工廠,提供定制化刀具整體解決方案,逐步改變了海外客戶對國產刀具“性能不穩定、便宜無好貨”的刻板印象。
2024年,華銳精密再接再厲,在德國、墨西哥設立辦事處,派駐技術團隊提供本地服務,將多種創新服務本地化,夯實海外市場。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華銳精密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長43.11%。未來3年,華銳精密計劃新增海外銷售網點50個,并通過多種方式整合國際優質資源,構建起“研發、生產、服務”三位一體的全球協同體系。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教授曹二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產刀具頭部企業選擇自主創新之路,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從‘國產替代’到‘走出國門’,不僅形成了體系化的競爭實力,也探索出了可借鑒的發展路徑。”
廣聚人才
推出“創新合伙人”制度
在肖旭凱眼中,企業要走好發展之路,關鍵在于優質人才。華銳精密通過“引才、育才、留才”三大舉措,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資源。
華銳精密打造國家級平臺,實現“廣聚人才”。2022年,華銳精密獲批設立的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多位材料學、涂層工藝等領域的博士加入。同時,公司推動產學研融合式“培育人才”。據悉,華銳精密與多所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深度合作,不僅創造經濟效益,還擁有大量知識產權。
更為重要的是,華銳精密設立激勵機制“留住人才”。一方面,華銳精密為技術人員提供長期激勵,2023年人均研發投入超50萬元。另一方面,2024年,華銳精密又推出“創新合伙人”制度,對突破性技術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
“我的辦公室大門永遠向有創新熱情、工作激情的才俊們敞開。國內人形機器人領軍企業一有消息發出,立刻被我們的人才團隊敏銳捕獲,認定其中蘊含巨大商機,并協助我們和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積極的互動關系。當前,我們已經組建了專攻機器人所用刀具團隊,專門負責這一領域的開發工作。”肖旭凱表示。
某券商機械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銳精密高度重視人才資源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關鍵作用,通過多種激勵手段發揮人才創新的主動性,不僅實現了成套產品的自主創新,還能結合產品特點和客戶需求,開展多樣化服務創新,在打開國內外市場增長空間的同時,跳出了‘低質低價’的困境。”
在業內看來,華銳精密優化激勵機制,重視技術性創新,是構建“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經營模式之本。該模式得以成功的關鍵力量不乏資本市場的助力和股東的支持。
2024年2月份,肖旭凱擬以自有資金不超過2億元全額認購華銳精密定向發行股票約452萬股(調整后),發行價格44.29元/股(調整后),并承諾鎖定36個月,資金全部用于華銳精密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貸款,此舉有利于增強公司資金實力,把握行業發展機會,支撐公司戰略發展。2025年1月份,該定向發行申請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
對此,上述某券商機械行業分析師稱,華銳精密董事長主動出資包攬定向增發全部份額,向資本市場釋放了積極信號,展現了經營信心和戰略決心。華銳精密探索出“以高端人才創業、以自主產品立業、以創新服務興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值得國內刀具企業借鑒。
17:07 | 全國首單取水權信托落地上海 華寶... |
17:06 | 原木期貨首筆國際貿易定價落地 |
17:05 | 洪灝加盟華福證券 拓展全球資產配... |
17:05 | 首批4只上證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策... |
17:04 | 貝泰妮入選工信部中國消費名品“首... |
17:03 | 錦江航運一季度凈利預增超180% |
17:00 | 軟通動力旗下機械革命中標巴基斯坦... |
16:59 | 施羅德投資集團持續深化中國業務布... |
16:56 | 主營業務板塊穩健發展 中密控股202... |
16:52 | 華資實業:控股股東籌劃引入戰略投... |
16:50 | 百度地圖V21智駕級導航重磅發布 為... |
16:50 | 信凱科技登陸深市主板 首日高開298...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