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響應政策號召,開啟了新一輪質量提升行動。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年內已有166家滬市上市公司發布2025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方案,111家深市上市公司發布“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上市公司將從聚焦主業、科技創新、強化管理等多個維度發力,致力于實現公司質量與效益的雙重飛躍。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資本市場發展視角來看,上述行動的持續開展成效顯著。一方面,極大地提振投資者信心,吸引資金流入優質公司及新興產業,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促使更多上市公司著眼長遠,專注長期價值創造,減少短期投機行為,有力推動資本市場邁向健康發展之路。
企業關注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
2024年初,滬深交易所先后啟動“提質增效重回報”和“質量回報雙提升”專項行動(以下統稱“專項行動”),倡議上市公司從提升經營質量、增加投資者回報、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綜合性、系統性、針對性地推出可落地、可操作、可檢驗的具體舉措。與此同時,A股公司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踴躍投身于投資價值提升的進程,紛紛發布詳盡的具體方案,全力踐行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相關上市公司基于前期積累的寶貴經驗,持續發力,陸續推出接續行動方案,進一步將投資價值提升工作向縱深推進,力求在新的一年里實現公司質量與市場價值的更大突破。
具體來看,龍頭企業繼續發揮“頭雁效應”,占據年內發布專項行動方案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上述277家發布專項行動方案的公司中,有137家流通市值(截至4月7日)在100億元以上,占比達49.46%。此外,從公司所有制來看,民營企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共計有142家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占比為51.26%。
從專項行動方案具體內容來看,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成為眾多公司著重發力的關鍵方向。在創新能力提升方面,諸多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優化創新要素配置。例如,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將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圍繞礦山資源綠色低碳高效利用、冶煉副產品多金屬綜合回收等關鍵技術加大投入力度,切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部分制造業企業引入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對生產流程進行精細化管控,服務型企業則側重于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客戶服務質量與響應速度等。
外部環境持續優化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外部環境的改善。”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
今年以來,在上市公司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各級監管部門也不遺余力,不斷為上市公司的發展積極優化外部環境,從制度建設到監督管理,全方位精準施策。
例如,中國證監會于年初召開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時圍繞“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目標提出,落實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意見,進一步提升財務造假等線索發現能力。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紅、回購激勵約束等舉措。
此外,為推動專項行動常態化、長效化開展,提高上市公司參與專項行動的積極性,便利上市公司2025年度行動方案的編制、實施和后續評估,上海證券交易所于3月15日向全體滬市公司發布了《上市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一本通》,提出25類典型舉措,在每類舉措下提供編寫指導、典型指標、示范案例,供公司參考借鑒。
天風證券表示,整體而言,2025年“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改革主線日益清晰,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有望迎來新一輪政策支持,進而推動其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雙提升,為更好回報投資者提供堅實保障,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項行動的持續推進,將以“質量+回報”重塑市場生態,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任,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的關注和投資,有力推進國內資本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08:30 | 星巴克中國推出“真味無糖”創新體... |
01:24 | 我國明確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路線圖和... |
01:24 | 中資券商“出?!背掷m傳遞中國市場... |
01:24 | 中央匯金再次增持ETF 維護資本市場... |
01:24 | 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升至32407億... |
01:11 | OC證落地 低空經濟“起飛”仍需跨... |
01:11 | 國家數據局啟動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 |
01:11 | 業內預計:一季度信貸、社融數據整... |
01:11 | 一季度GDP前瞻:多家機構預測同比... |
01:11 | 商務部:一如既往為包括美資企業在... |
01:11 | A股上市公司開啟新一輪質量提升行... |
01:11 | 頭部量化私募集體“按兵不動”堅守...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