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關稅。
4月6日晚,包括來自家電、電力設備等領域的多家滬市上市公司積極表態,美國關稅政策對其經營影響有限,部分企業則將其視為拓展新興市場的戰略機遇。
方正證券研報認為,在特朗普關稅政策沖擊下,出口端面臨的下行壓力提升,但中長期看,出口鏈的全球競爭優勢仍然延續,在出口目的地多元化、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背景下,國內出口韌性仍然較強。
產業分化顯韌性
內需型行業構筑安全墊
在本輪關稅沖擊中,食品飲料、出版等內需主導型行業展現出顯著抗風險能力。
作為國產能量飲料龍頭,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目前主要原料采購及生產基地已實現100%國內布局,通過自建智能化生產基地和數字化供應鏈體系,關鍵生產設備國產替代率近100%,有效抵御外部供應鏈波動風險。
出版行業龍頭如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表示,主營業務均在國內,原材料紙漿、紙張等也由國內企業供應,對美國加征關稅幾無影響。
鋼鐵行業則通過供給側調控對沖潛在風險。一位鋼鐵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中國對美國鋼材出口規模較小,本次加征關稅措施對我國鋼材出口到美國幾乎不受影響。另外,美國加征所謂對等關稅,會影響國內用鋼需求,也會間接影響國內鋼材消費總量,但由于國內鋼鐵企業依托粗鋼產量調控政策,已提前從鋼材的供給端調節產銷平衡。
全球布局迎機遇
外向型產業加速破局
對于出口導向型行業,滬市上市公司通過產能轉移、市場多元化及技術升級化解關稅壓力。
光伏企業寧波博威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早有布局,公司在美國建設的2GW電池片及組件項目,就是從根本上解決美國對海外進口產品加征關稅的舉措。公司越南新材料基地主要銷往東南亞區域,越南及國內部分銷往美國市場的訂單可以通過業務設計來最大可能地減少加征關稅的影響。
農藥化肥行業更是將關稅政策轉化為發展契機。某滬市公司表示,美國關稅政策有可能利好公司相關產品出口。原因在于,公司出口的產品草甘膦主要產能在中國,海外僅有拜耳(孟山都)。美國提高進口關稅后,南美、歐洲、澳大利亞的份額出現空缺,公司將加大向南美、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的出口。
在半導體領域,滬市上市公司通過供應鏈去美化與國產替代雙軌并行。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球ODM龍頭,一方面,海外業務占比在50%左右,但其中直接銷往美國的產品收入占比約10%,美國市場銷售占比有限;另一方面,客戶結構多元化,廣泛分布在智能終端、筆記本電腦、數據業務、汽車電子等領域,單一市場波動對整體業務沖擊較小。
部分設計環節的公司表示,銷售端來看,因對美出口比例不高,加征關稅對其直接影響較小,但不排除下游終端客戶受關稅影響后可能傳導成本壓力。封測環節來說,封測環節價值在芯片價值中的比重較低,一般原產地的判定依據不在封測環節。
主動應對
高質量發展構建核心競爭力
面對復雜國際環境,滬市上市公司正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升級”。上市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及全球化布局,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話語權。
某家電行業龍頭公司表示,公司在美國市場電視產品年銷量600余萬臺,目前在美國銷售的產品基本全部是由公司墨西哥生產供應,且完全符合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的要求。所以本次的關稅政策對公司在美銷售產品的成本影響幾乎沒有。
某車企表示,從去年底傳出特朗普政府將對中國產汽車加征高比例關稅以來,公司及旗下相關整車企業已進行了積極調整,逐步降低對美出口。從總體看,本次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對公司整車出口業務影響不大。
某電力設備行業公司表示,美國對全球增加關稅,目前主要對直接或間接出口美國的商品影響較大,公司目前直接出口美國的產品很少,影響可控。
申萬宏源策略研報認為,長期積極因素客觀存在,中國外循環的構建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加速,科技突破為大國博弈增添籌碼等。
(編輯 孫倩)
21:56 | 瑞康醫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429.1... |
21:56 | 乾照光電:第六屆監事會第八次會議... |
21:56 | 乾照光電:第六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21:56 | 乾照光電:4月11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56 | 星帥爾:4月7日回購公司股份288010... |
21:56 | 新農開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 |
21:56 | 新勁剛: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
21:56 | 香農芯創:第五屆監事會第九次會議... |
21:56 | 香農芯創:第五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6 | 香農芯創:4月29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56 | 廈門港務:4月10日將召開2024年度... |
21:56 | 偉星新材: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二次(...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