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僖
3月31日上午,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兗礦能源”)召開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兗礦能源高管就公司2024年度經營業績,2025年市場分析、經營目標及措施等相關情況,和與會者進行溝通和交流。
兗礦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公司五大產業實現跨越發展。其中,礦業與化工兩大核心產業協同發力,產量、效益雙突破。”對于接下來的發展,該負責人表示,釋放優勢產能、控制企業成本仍是兗礦能源發展的主線。
產能釋放與成本攻堅雙驅動
2024年,面對能源行業加快轉型和煤炭市場震蕩下行等多重挑戰,兗礦能源仍實現業績保持歷史高位,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9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4億元,以“增量擴能、精益管理、多元布局”為核心抓手,展現出穿越周期的戰略定力。
業績說明會上,公司高管著重介紹了2024年礦業主業一批增量項目落地,在產能釋放上給公司帶來的賦能。例如,山東萬福煤礦投產運營,新增180萬噸優質焦煤產能;新疆五彩灣露天礦一期1000萬噸項目全速推進;內蒙古霍林河一號煤礦、劉三圪旦煤礦礦區規劃分別調增至700萬噸/年、1000萬噸/年;嘎魯圖煤礦完成勘探、曹四夭鉬礦完成用地等前期審批。
高端化工產業板塊也實現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上述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化工產品價格有一定幅度下降,但下降程度遠低于成本的降幅,因此帶動盈利能力提升。報告期內,公司化工生產單位滿產達產,化工產品產量為870萬噸,同比增加盈利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兗礦能源成本管控效果顯著,較大程度上對沖了煤價波動的影響。與此同時,公司還積極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報告期內,公司開展低息置換高息,優化債務周期,增發H股募集資金45億元,綜合施策推動資產負債率降至63%,平均融資利率降至2.98%,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2024年,兗礦能源噸煤銷售成本同比下降3.4%至337.57元,2025年將力爭噸煤成本再降3%。此外,公司還將力爭可控費用降低5%,綜合融資成本壓降6%,財務費用減少3億元,采購成本降低2.2億元以上,持續提升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努曼陀羅(麗江)管理咨詢合伙企業執行事務合伙人霍虹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在煤炭這樣一個資源屬性強、周期波動大的行業中,“成本”始終是穿越周期的生命線,兗礦能源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實現全流程精細化管理,正是“效率革命”的典范。
傳統筑基與新興拓局并進
展望未來,兗礦能源公司高管在業績說明上表示,預計2025年煤炭市場延續供應寬松格局,價格中樞有限下行,全年均價仍處在中長周期較好盈利區間。化工品市場價格中樞總體穩定,高端化工品價格支撐力較強。
在傳統主業上,兗礦能源將持續筑基。2025年,兗礦能源明確了增量擴能的發展目標,即2025年計劃商品煤產量達到1.55億噸至1.6億噸,化工品產量860萬噸至900萬噸。在實施路徑上,公司將分區域、分批次加快落實控股股東的西北、內蒙古區域優質資產注入;融入陜蒙、新疆國家能源戰略基地發展規劃,積極獲取“核心產區”優質煤炭資源;面向國際,重點關注焦煤、有色金屬資產并購機會。
霍虹屹表示,煤炭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不僅要在主業上精耕細作,更要在產業鏈上下游尋找延伸機會。比如,發展煤化工、煤電一體化、清潔利用技術等,形成“以煤為基、多元共生”的產業格局。
在多元產業布局上,兗礦能源確定的五大產業戰略,除礦業和化工外,其余板塊在2024年度也各有所成。報告期內,公司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提檔升級,建成“綠色、高端、智能、零碳”智慧制造園區,首批6家合資企業全面投產;收購運營德國沙爾夫公司,在歐洲高端裝備制造中心搭建起生產研發平臺和招才引智基地。智慧物流產業高效發展,并購頭部物流企業物泊科技有限公司,實現“實體物流+數智平臺”融合運行。新能源產業穩步拓展,有序推進內蒙古區域合資合作,積極開展“外電入魯”通道項目論證。
上述兗礦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進一步融入新業態,加快搶占新賽道,持續加碼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建設魯西智慧制造園區二期,力爭2025年園區營收突破20億元;智慧物流產業將重點完善“西煤東調”“北煤南運”樞紐建設,確保發運能力匹配業務增長及發展需求;新能源產業將加速推進內蒙古、新疆區域布局,積極謀劃兼并收購、合資合作。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5年到10年,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角色將從“主體能源”逐步轉向“兜底能源”。企業應平衡傳統業務與新興賽道布局,實現傳統業務與新興賽道的協同發展。
11:52 | 光威復材持續聚焦應用場景開發 破... |
11:34 | 金股曝光!600600獲“力薦” |
11:25 | 600804四連跌停!破產重整方案遭法... |
11:24 | 重組預案出爐!一字漲停! |
11:15 | 寧德時代回應小米SU7事故:不是我... |
11:13 | ST恒久與中網研究院達成合作 擬共... |
10:48 | 中航西飛: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 |
10:48 | 中海達:專注于高精度定位技術產業... |
10:48 | 中海達:為地震應急行業提供三類產... |
10:48 | 中海達:目前公司車載端軟硬件產品... |
10:48 | 中海達:截至2024年9月30日股東總... |
10:48 | 中海達:將繼續聚焦主業、提升經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