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曉玉
近期,A股公司掀起了赴港上市的熱潮。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2025年以來已有37家內地企業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其中,20家為A股上市公司,占比54.05%。
那么,A股公司為何積極赴港上市?相關企業又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多家公司欲赴港上市
除了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企業外,年初以來,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澳科技”)、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A股上市公司也相繼披露公告稱,啟動H股上市工作。
此外,還有上市公司計劃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H股備案申請材料獲中國證監會接收。
值得一提的是,計劃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不乏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如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
“事實上,A股企業踴躍赴港上市,并非偶然。”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4年4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其中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為A股企業赴港上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2024年10月份,香港證監會及香港聯交所聯合宣布,將優化港股IPO審批流程,其中,預計市值不少于100億港元的A股上市公司先A后H赴港上市,設有快速審批通道。
2024年11月份,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證監會將進一步保持境外融資渠道的暢通,提升境外上市備案效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赴境外上市,以更好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同年12月份,香港聯交所刊發咨詢文件,建議將A+H股公司H股占比要求從原先的15%調至10%或市值30億港元。
胡麒牧表示,政策的支持,不僅為A+H股發行人提供了更多選擇,也降低了上市門檻。
新能源企業“集結”
在這股赴港上市的熱潮中,新能源企業的身影格外引人關注,晶澳科技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全球光伏一體化組件龍頭之一,為了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發展的需求,晶澳科技不斷加大海外布局力度,在海外設立銷售公司、建立地區運營中心,并逐步搭建起海外產能。
晶澳科技方面表示,赴港上市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推動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快市場、供應鏈、研發三位一體的全球化建設,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
除了晶澳科技外,還有多家新能源公司也在積極推進赴港上市進程。鋰電設備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的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導智能”),也于今年2月份遞交了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請,IPO募資將用于其德國研發中心及無錫制造基地建設,強化其在固態電池等前沿領域布局。
此外,寧德時代、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正力新能電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業也宣布擬在港股上市。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全球能源轉型加速的背景下,新能源企業通過港股平臺上市,可以實現快速對接國際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以支撐海外產能建設、市場網絡鋪設及研發投入,同時利用香港地緣優勢實現供應鏈本地化布局;另一方面,赴港上市既能強化企業國際品牌形象,吸引境外戰略投資者,又能通過資本紐帶整合跨境資源。”
在胡麒牧看來,新能源屬于資金密集型產業,無論是技術研發、產能擴張還是市場拓展,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許多新能源公司積極赴港融資,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助力全球化發展
對于擬赴港上市的原因,多家公司在公告中都提到了“助力全球化發展”等理由。比如,先導智能稱,此次赴港上市是為滿足公司在新能源智能裝備領域的全球化發展需要,深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球品牌知名度及綜合競爭力,鞏固行業地位。
寧德時代在公告中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高綜合競爭力,招股書顯示,其港股IPO募集資金用于推進匈牙利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以及營運資金等。
胡麒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企業要實現全球化戰略布局,就需要國際融資平臺的有力支持。通過赴港上市,企業能夠接觸到更為廣泛的國際投資者群體,獲取多元化的資金來源,為海外業務拓展、產能擴張等戰略舉措提供充足的“糧草彈藥”。
在吳婉瑩看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可以吸引全球資金,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分散單一市場風險、優化股東結構。
不過,企業赴港上市融資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港股與A股估值差異問題。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認為,港股市場的估值水平通常低于A股市場,尤其是對新能源、科技等行業的公司,普遍存在20%—50%折價,港股投資者更注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由于估值差異和投資者結構的不同,企業在港股市場的融資規模可能不及預期,尤其是對于一些高估值行業的企業。另外,港股日均成交額僅為A股十分之一,流動性問題可能會制約中小市值公司的股東退出、市值管理等。
11:54 | 重慶鋼鐵2024年實現營收272億元 |
11:54 | 飛鶴2024年財報:科技引領營收利潤... |
11:53 | 九毛九2024年收入約為60.74億元 同... |
11:53 | 茶百道2024年營收49.2億元 數字化... |
11:52 | 綠茶集團港股IPO獲中國證監會備案 |
11:52 | 廣汽集團2024年自主品牌出口量同比... |
11:52 | 蘭石重裝2024年業績穩步增長 營收... |
11:51 | 武商集團: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 |
11:48 | 2025年電力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會... |
11:48 | 浦發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707... |
11:30 | 東睦股份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三... |
11:30 | 百利天恒2024年營收達58.23億元 加...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