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蒙婷婷 舒婭疆
6月19日下午,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就《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實施細則進行重點解讀。
(“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現場 蒙婷婷/攝)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和企業代表均表示,今年以來,成都出臺的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系統性強、內容豐富,對促進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快速且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而作為產業內的上市企業,也將抓住人工智能的政策東風,精耕所在細分領域,實現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達1700億元
2024年1月,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七部門發布《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圍繞促進人工智能算法發展、推動人工智能能級提升、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三大方面,提出10項具體支持政策。同年5月,《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式印發,明確到2026年,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7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創新活躍、能級領先、應用廣泛、要素集聚的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近日,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等六部門正式發布《成都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其中的支持政策包括“首版次”軟件產品最高可獲250萬元資金補貼、研制全棧國產化的通用大模型給予最高1000萬元經費支持等。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機關黨委書記丁琴在會上表示:“在未來,成都將以人工智能三年行動計劃為路徑,以人工智能產業政策為抓手,以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為原則,圍繞人工智能全要素提升、全場景應用,扎實推進‘六大行動’,今年再造一個千億元產業,三年規模再翻一番,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四川(西部)研究院投資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成都市出臺的相關政策更加注重‘鍛長板、補短板’,對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支持的系統性較強,比如涉及算力、平臺、企業和要素建設等方面,對促進成都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意義重大。”
自2021年以來,成都已先后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目前已基本實現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產業鏈全覆蓋。在規模上,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780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40%,擁有人工智能企業近900家,產業競爭力穩居中西部第一。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擁有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創新團隊。同時,成都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具有顯著的優勢,包括政策支持、人才儲備、技術研發、產業基礎等方面的優勢。”
18家上市蓉企或將受益
Choice數據顯示,目前A股“人工智能”概念的上市蓉企有18家,不少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深耕多年,隨著上述實施細則的正式實施,將對人工智能領域蓉企產生積極影響。
作為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業集群重點企業,多年來中科信息持續運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優勢,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政府及行業客戶提供關鍵技術、平臺系統和運維服務,積極拓展智慧政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相關業務的應用落地和推廣實施。
中科信息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家提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形成新質生產力,正是當下的‘牛鼻子’工程。公司將受益于國家政策的持續有力支持及行業數字化轉型需求持續增長。”
作為軌道交通智能系統供應商,運達科技業務面向機車車輛、牽引供電、貨運物流三大核心場景,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積累豐富,運用了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提升軌道交通的安全保障、運營效率和乘客出行體驗。
運達科技董事會秘書戢荔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在智慧培訓解決方案、車輛智能運維、智慧車輛段解決方案等業務領域,均結合了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已與各主機廠、地鐵公司、鐵路局、研究所、高校等國家企事業單位建立深度合作關系,為智能化產能研發創造基礎。”
而作為智慧民生服務商的久遠銀海布局人工智能領域多年,公司緊跟智能化變革趨勢,打造了銀海“聞語大模型”與多款AI+行業應用,已形成臨床輔助決策、智能醫囑管理、智慧勞動仲裁、智慧社會治理、智慧市場監管等領域的AI產品。
久遠銀海董事會秘書楊成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具備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優勢、行業數據優勢,并且已形成了部分特色主題小模型。在醫療保障領域,公司研發的20余個醫保行業算法模型已在天津、四川、云南、貴州、山西、陜西等省市落地試點應用。“未來,在業務專家與AI技術團隊更緊密的配合下,公司將在政務和醫療領域做好做實,繼續探索更多的業務應用場景,同時根據研發資源情況和業務需求情況引入多模態大模型,使AI更好地服務民生。”
(運達科技列車智能巡檢機器人 公司供圖)
(編輯 上官夢露)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