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殷高峰
6月17日,隆基綠能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在西安召開。當前,由于光伏行業供需錯配,產業鏈價格持續下跌。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隆基綠能出現了業績虧損。盡管如此,當天召開的股東大會依然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五十余名投資者參會,并和公司的管理層就行業的現狀、公司的應對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
“盡管行業當前遇到了一些問題,公司短期的業績也受到了影響,但如果拉長時間線看,光伏行業這些年取得的成就是顯而易見的,公司這五六年平均每年也都有幾十億元的凈利潤。”隆基綠能創始人、總裁李振國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相對于當前業績上的變化,公司更看重未來的成長,公司也在技術等領域積極構筑未來成長的護城河。
電池技術將進一步推動行業進步
近年來,光伏行業上下游產能大幅擴張,大量跨界者涌入,導致各環節產能短期內急劇增加,階段性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2023年光伏產品價格急速下跌,尤其2023年四季度以來,組件招投標價格屢創新低,組件價格跌至每瓦1元以下。
“無序低價競爭極大損害了企業的盈利水平。”李振國表示,盡管在去年上半年已經意識到會出現競爭加劇、價格下跌的情況,但沒想到價格下跌得這么厲害。
“盡管由于大量資源的進入,行業出現了供需錯配,給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但過去這十幾年,在全球‘碳中和’共識帶來的能源轉型背景下,隨著光伏技術創新與度電成本的快速下降,行業迎來跨越式發展。”李振國表示,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在推動全球能源體系向低碳、清潔、高效轉變,光伏已成為全球碳中和目標的主要支撐。
技術創新和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當前,隨著PERC電池逐漸接近其理論效率極限,光伏企業爭相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BC、TOPCon、HJT、鈣鈦礦疊層等技術路線電池效率持續快速刷新,產業化降本增效取得顯著成果。
“供需失衡加劇了行業競爭,也推動了技術迭代的速度加快。”李振國表示,雖然全行業目前出現虧損,但PERC產能連虧損都沒機會,很快就面臨淘汰。
隆基綠能在新一代電池技術上選擇的路線是BC電池技術,那么,公司在BC電池技術上的發展如何,如何構建自身的競爭優勢?這也是眾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公司堅定地認為BC電池會是單結晶硅電池的極限,會是未來幾年市場上的主流技術。”李振國表示。
據李振國介紹,十幾年以前,電池的轉換效率是14%、15%。現在主流的電池技術,轉換效率都在24%、25%。
“作為主流的電池,我覺得還有兩個臺階要上。”李振國認為,第一個是,單結晶硅電池理論轉換效率是29%,那么如何能夠實現最接近的效率,并且能夠低成本地量產?第二個臺階就是雙結疊層電池的突破。
“隆基綠能這兩年的突破,像27.06%,以及最新的27.3%,都是BC技術實現的。”李振國透露,在本周的慕尼黑展會上,將會有新的數據要公布。
或加速推動BC技術量產
“但從目前看,能不能夠量產和商業化,中間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它還有不確定性。”李振國坦承,BC技術能達到什么水平的量產,今天暫時還沒有結論。但在行業內能夠接近到理論效率的這個技術路線的產品已經出現了,就是隆基綠能的HPBC二代。
根據隆基綠能數據,其最新推出的全新一代超高價值組件產品Hi-MO9組件效率達到24.43%,而其采用的HPBC二代電池效率超過26.5%,已接近晶硅太陽能電池29%的理論效率。
《證券日報》記者在剛剛結束的SNEC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上了解到,隆基綠能從5月7日發布Hi-MO9組件開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在手訂單已經接近1GW,客戶訂單儲備已經超過5GW。
“客戶的信心和客戶目前給予我們的訂單,甚至超過了我自己的想象和預期。”隆基綠能副總裁佘海峰在當時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GW都是明年的訂單儲備,海外占多數,核心區域歐洲市場差不多占到70%左右。“本來,我們規劃明年整體上只準備在市場上供應10GW左右的Hi-MO9,但現在訂單超預期,我們正在規劃要不要去加大產能投放的力度。”
根據隆基綠能對外披露的數據,未來三年內,隆基綠能的BC產能將達到100GW。“我們將根據市場情況把控產能建設和投放的節奏。”李振國透露,“公司內部也在討論,是不是能夠更快一點,包括近期發債都是為了這些事情。”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構建自己的護城河。”李振國表示,大量的跨界資本快速進入,造成當前出現行業供需錯配,事實上也和技術專利的保護不夠有關,在BC技術方面,隆基綠能從一開始就布局知識產權的保護,同時,在供應鏈管理上面,隆基綠能在一些關鍵材料以及關鍵設備方面和供應商進行聯合協同的創新開發,并且形成獨家供應。
“在當前行業供需失衡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對于隆基綠能來說,首先要做好兩點,一是在技術上還是義無反顧地往前沖,形成技術的儲備和領先,為公司下個階段的發展奠定基礎。二就是良好的財務管理。”李振國坦承,盡管公司短期內出現虧損,但拉長時間線,公司還在正常發展,并且在競爭力上,在全球還處在一個領先位置。
(編輯 上官夢露)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