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奕萱
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巨大需求牽引下,全球機器人行業蓬勃發展,人形機器人作為機器人領域的一顆璀璨明星,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和“加碼”。1月5日,拓普集團發布公告稱與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機器人電驅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書》,公司擬投資50億元,規劃用地300畝,建設機器人核心部件生產基地。
上市公司紛紛入局
拓普集團表示,此次投資建設機器人電驅系統研發生產基地,可將公司布局的機器人相關技術和產品落地并實現商業化、規模化生產,為公司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業內認為,拓普集團此次擬投建項目產品可以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雖然拓普集團在公告中并未對此做出詳細介紹,但公司早在2022年年報中便披露了布局人形機器人運動執行器的相關情況,并認為該賽道是面向未來百萬億元級別的賽道,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拓普集團此次擬投建項目所涉及的機器人業務未明確指出是否應用于‘人形機器人’,但從市場趨勢和技術發展趨勢來看,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人形機器人’作為能夠適應更多復雜環境并執行多樣化任務的載體,的確受到了廣泛關注和投入。”
1月4日,熱管理龍頭三花智控及其控股子公司與杭州錢塘新區管委會簽訂《三花智控未來產業中心項目投資協議書》,計劃總投資不低于50億元。其中,公司擬在錢塘區投資建設機器人機電執行器和域控制器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不低于38億元。相關業內人士認為,執行器在人形機器人硬件成本的占比超過80%,未來三花智控機器人項目有望受益于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快速增長。
主營業務為小家電及汽車EPS(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電機的德昌股份則擬通過與五家產業相關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同建設廣東省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公司將主要承擔人形機器人電機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發。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公司將借此獲取更多的技術和市場機會,提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另有不少公司也“劇透”了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方面的相關布局及意向。
均普智能曾在互動平臺上回應投資者,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公司基于豐富的工業機器人經驗結合長期的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經驗,通過設立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研究院的方式,與合作伙伴一起積極探索人形機器人執行器等業務機會。目前公司所擁有的專利技術在工業領域可應用范圍較廣,未來部分專利亦可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相關領域。此外,維峰電子、博威合金、固高科技、拓邦股份等公司也公布過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探索、研發、布局等相關信息。
產業化落地有望超預期
從相關定義來看,人形機器人是一種擁有人形外觀、具備人類特征,以代替或輔助人類工作的機器人產品。
余豐慧認為:“越來越多的企業布局該賽道,是全球經濟科技化、智能化轉型大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一方面,這反映出企業對于科技進步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的敏銳洞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市場競爭正推動企業不斷探索創新,尋找差異化競爭優勢。”
當前,在政策加碼、產業加速布局的背景下,業內紛紛表示看好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市場前景。
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方正證券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3年以來,中國企業積極入局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布產品陡增,預計2024年會有越來越多‘玩家’參與,將帶來新一輪產業發展熱潮,產業化落地有望超預期。”
但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商業化進程面臨成本、可靠性和功能實用性等多重考驗。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對記者表示:“相關企業布局該賽道時要慎重考慮。首先要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定位,其次,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同時要注重與相關產業鏈的合作,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此外更要關注市場需求和用戶反饋,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