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雨瑤
茅臺集團再次進軍“創投圈”。據天眼查App信息顯示,一家名為茅臺科創(北京)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茅臺科創)的公司已于近日成立,注冊資本為2億元。由茅臺集團與茅臺(貴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茅臺私募)共同出資設立。經營范圍含創業投資,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
酒企對投資的熱情明顯升溫。今年以來,今世緣、洋河股份、五糧液,瀘州老窖紛紛當起了“投資者”,出資額動輒上億元。
業內普遍認為,酒企紛紛跨界投資背后,較為充裕的現金流是一大主因。“白酒企業往往盈利能力比較強,賬上擁有大量的現金,所以具備這個能力去搞投資。”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直言。
茅臺年內參設四只基金
茅臺科創是茅臺集團今年參與設立的第四只基金。
今年5月份,茅臺集團上市主體貴州茅臺曾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參與設立茅臺招華基金、茅臺金石基金,兩只基金認繳總規模超100億元。8月2日,上述兩只基金正式成立。其中,茅臺金石基金由貴州茅臺、金石投資、茅臺私募共同出資;茅臺招華基金由貴州茅臺、招商局資本、茅臺私募等共同出資。貴州茅臺在上述兩只基金中認繳比例高達90%。
從方向看,茅臺招華基金、茅臺金石基金均是尋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大消費等領域的投資機會。
除此之外,一只名為“貴州省結構調整國資貳號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基金也于今年6月份成立,出資額超14億元,其合伙人包括茅臺集團、貴州黔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作為白酒“大佬”,茅臺集團入身“創投圈”可追溯到2014年。彼時茅臺私募成立,由茅臺集團持股80.1%,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19.9%。而在今年的四只基金中,有三只出現了茅臺私募的身影。
據天眼查App顯示,截至目前茅臺私募共參與11件公開投資事件,投資方向包括食品、服裝、包裝、高新材料、AI芯片等。其中,萬凱新材、嘉美包裝、李子園、天宜上佳以及新巨豐都已上市,鍋圈食匯今年4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白家食品也在上市輔導中。
“金融是茅臺集團的業務之一。”北京鑫經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申小妹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上市公司貴州茅臺賬上有充裕的現金流;另一方面,把閑置的資金拿來投資,也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期末,貴州茅臺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分別為1467億元、1786億元和1524億元;2023年中報披露,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497億元。
“這些還是建立在貴州茅臺持續擴大再生產且多年保持高分紅的基礎上,仍具有充裕的現金流。”她進一步指出,由此,如何能提高大規模閑置資金的使用效率,對茅臺乃至優質的白酒企業,是一個重要課題。“即使是資金收益率的一點點提升,乘以大規模的資金量,對公司的業績都能產生明顯的增厚。”
酒企緣何熱衷“創投”?
今年以來,愈來愈多的白酒企業涌入“創投圈”。
1月份,今世緣曾發布公告稱,擬出資1.5億元,投資入伙南京華泰金斯瑞生物醫藥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同樣在1月份,古越龍山宣布與杭州大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產業基金;隨后,洋河股份也發布公告稱,其發起成立的華泰洋河母基金已在中基協完成備案。
今年5月份,瀘州老窖與國泰君安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根據協議,未來雙方將積極踐行“金融報國”“產業報國”理念,共同探索共建產業基金、并購基金。其中,瀘州老窖將作為主要出資人。
五糧液在投資上的動作也頗為頻繁。今年4月,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由五糧液集團全資持股,注冊資本10億元。此外,2017年,五糧液曾出資1億元,參與設立宜賓市高端成長型產業投資引導基金;2018年3月,五糧液又認繳5億元,持股50%的“宜賓五糧液鄉村振興發展基金”正式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審核備案,成為全國首支鄉村振興基金。
各家白酒企業熱衷的投資領域也不同。例如,今世緣出資設立的企業主要面向醫療健康、生命科學技術等領域,而五糧液則更偏愛新能源賽道。
“酒企做投資,其一是為了獲取長期的投資收益;其二是可以強化主業甚至可通過投資靈活布局白酒產業鏈,進一步鞏固自身護城河優勢。”申小妹表示,從投資方向看,酒企布局的領域多是傾向于與自身主業相關的領域,或者是,符合國家戰略的新興領域。“這些產業發展快、前景好,因此備受青睞。”
楊德龍也認為,如果酒企能在上述投資領域獲得成功,能給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編輯 喬川川)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