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勇
背靠大樹好乘涼。*ST惠天6月8日公告稱控股股東層面的重整計劃已執行完畢。緊接著此次重整所引入的央企戰略投資方的實際支持就來了。6月9日,*ST惠天發布公告稱,公司將借助華潤電力系統煤炭采購渠道進行煤炭儲備工作,擬向關聯方華潤電力(盤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潤盤錦”)采購煤炭約40萬噸,采購價格將低于市場煤價但高于長協煤價。
股東層面重整執行完畢
6月8日,*ST惠天發布公告,稱于近日收到控股股東沈陽潤電熱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電熱力”)《告知書》,潤電熱力已收到《民事裁定書》,法院裁定確認沈陽盛京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京能源”)等十二家公司重整計劃執行完畢,裁定終結盛京能源等十二家公司重整程序。
回溯前情,*ST惠天原控股股東為沈陽供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供暖集團”),盛京能源系其間接控股股東,公司原最終實際控制人為沈陽市國資委。
2020年下半年,法院分別裁定受理了盛京能源及其下屬的供暖集團等十二家公司的重整,*ST惠天控股股東層面的破產重整正式拉開帷幕。2021年初,法院裁定受理前述十二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2022年3月7日,法院裁定批準了《重整計劃》。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重整引入了具有央企背景的華潤電力工程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電工程”)以及地方國資背景的沈陽盛京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京資產”)作為戰略投資者。根據重整計劃,供暖集團持有的29.99%的*ST惠天股份劃轉至新設供熱業務平臺公司潤電熱力,潤電工程和盛京資產分別持有潤電熱力40%股權和30%股權,32家金融普通債權人持有潤電熱力剩余的30%股權。在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潤電熱力已成為*ST惠天新任控股股東,*ST惠天也進入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擬向關聯方平價購煤40萬噸
重整計劃的執行完畢,意味著這場跨時兩年多的股東層面重整正式畫上句號。而新引入的戰略投資方,也將為*ST惠天未來發展經營提供多方助力。
據*ST惠天6月9日公告,此次煤炭采購,華潤盤錦將以平銷方式實施,即以華潤盤錦與供貨方簽訂的2023年煤炭購銷合同約定的價格為準,以華潤盤錦向相關各方實際承付的費用作為費用結算依據,當期一船一議。預估交易總金額約3.2億元。
公開披露數據顯示,*ST惠天近年業績持續虧損,其中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9.39億元。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ST惠天解釋主要系煤炭價格高點運行導致的成本倒掛。年報披露數據顯示,2022年*ST惠天供熱燃料費用16.11億元,在公司營業成本中占比過半,達到53.18%。
“燃料是供暖企業成本的大頭。供暖企業下游政府定價,收入端相對穩定,因此,如何有效管控上游的成本、費用,就成為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關鍵。”新熱點財富創始人李鵬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ST惠天此次借助股東方資源渠道平價采購煤炭,有利于公司控制燃料成本,將對公司經營帶來積極影響。
《證券日報》記者6月9日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惠天,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ST惠天全年用煤大約在120萬噸至130萬噸左右,受天氣等因素影響,略有不同。華潤電力系統與很多國有大礦都有長遠協議,通過華潤的渠道,雖然趕不上長協價格,但遠比公司自己采購便宜。此外,該工作人員還介紹,2022年10月末,國家發改委下發相關通知,從政策上規定供熱用煤企業可享受電力用煤長協煤炭價格,公司今年還將爭取一部分長協煤采購。
對于此次關聯采購,*ST惠天在公告中表示,希望借助華潤電力系統豐富的煤炭采購渠道和較強的議價優勢,幫助公司開拓低價煤炭資源,協助公司有效平抑煤價,彌補長協煤供應量的不足。同時經雙方協商,以平銷方式進行銷售,以此在確保公司煤炭供應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壓縮公司采購成本,以有效化解因煤炭價格上漲而形成的煤炭供應緊張及成本倒掛的局面。
公司能否順利擺脫危機?
控股股東層面重整的完成,新實力股東的引入,也正為*ST惠天經營擺脫困境帶來轉機。
“當前虧損的主要原因為煤炭價格飆升導致的成本倒掛。”*ST惠天前期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為解決經營虧損、凈資產為負等問題,公司決定從優化管網降低能耗、升級熱源強化熱電聯產比例、利用煤炭長協價格政策降低煤炭采購成本、加強費用控制降低人工成本、強化融資成本控制降低財務費用、加大清收力度減少壞賬損失等幾方面入手,力爭擺脫困境。
其實隨著盛京能源重整中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去年8月份起,*ST惠天就已借此契機,全面實施內部機構改革,共精簡人員約1200名。僅此一項,公司預計每年可減少相應費用支出約1億元。
而此次在煤炭采購上,股東方更是給予了鼎力支持。據公告,除了以平銷方式實施外,合同履行期間如遇*ST惠天資金緊張,華潤盤錦還將先行墊付海運費、物流服務費待相關費用。
有不愿具名的市場投顧人士認為,實力股東方在煤炭采購上提供的助力,加上長協煤部分,將可以有效覆蓋*ST惠天的全年用煤的大部分需求,有利于*ST惠天更好地控制成本,壓縮費用。隨著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和落地,*ST惠天經營態勢也有望向好發展。
此外,因2022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自4月26日起,*ST惠天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前述投顧人士提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ST惠天凈資產為-21.21億元,負值較高,如何盡快通過相關措施讓凈資產實現轉正,仍是擺在*ST惠天面前的一項重要問題。
(編輯 李波 袁元)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