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意識日益增強,未來相關信息披露率提升空間大
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已有17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單獨編制發布了2022年ESG相關報告,而非上市公司這樣做的就比較少。”6月7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局長寧吉喆在2023中國社會責任投資高峰論壇上表示。
A股上市銀行ESG報告
披露率已達100%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7日,已有1755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相關報告,占全部A股公司的34.32%。按行業分類統計,銀行披露率最高,為100%;機械設備披露率最低,為19.17%。
對此,商道融綠首席執行官、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理事張睿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信披角度來看,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的意識越來越強。同時,盡管很多A股公司未發布ESG報告,但通過年報或其他形式等陸續披露ESG信息。未來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的信息披露率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隨著ESG相關的投資決策和風險管理的關注度逐步上升,我國ESG的資產規模也在快速增長。從ESG基金產品來看,據德邦證券統計,截至2023年6月4日,市場上存續ESG基金產品共455只,ESG產品凈值總規模達5736.44億元人民幣,其中環境保護產品規模占比最大,達51.84%。
聯儲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總經理肖盼表示,近年來,我國ESG主題類金融產品數量和規模均快速擴容。一方面來自于政策導向,市場對“雙碳”目標形成共識,另一方面來自于機構投資者的需求,如養老金等作為資管機構客戶,對管理人在ESG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運用要求越來越嚴格。
從前述數據來看,ESG基金產品更側重于環境治理的維度,而缺少社會責任的維度。究其原因,張睿表示,對環境治理維度的關注已成為市場共識,尤其是“雙碳”目標的提出,節能降碳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
“社會責任維度涉及的議題更加多元,且不容易被量化。預計隨著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未來更多社會責任維度的議題將受到關注,例如企業的創新能力、員工福利等,對應著創新型企業、員工友好型企業等類型的資產。”綠色未來信息科技創始人張仕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那么,資本市場提供的ESG報告對投資決策有何種影響?
“ESG投資趨勢對上市公司的市值、融資等方面都將會產生影響。”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投資者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上市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債務融資時,擁有更好評級的ESG得分就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支持和認可。同時,ESG風險和問題可能導致投資者對公司避險,也可能對公司股價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專家成員陳鋒提醒,當前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的價值仍未完全有效發揮,尤其在“篩選投資標的”和“指引資金流向”兩大方面效果不及預期。
在陳鋒看來,一方面,ESG指標體系還需完善,當前可供量化、標準化的信息太少,導致在貨幣量化方面如ESG凈值、ESG市盈率的計算精確度需要提高。另一方面,相對于直觀的財務信息來說,ESG指標提供的可供“決策投資”的信息更加隱蔽,比如某餐飲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一旦輿論爆發,很可能影響公司發展。
海外投資者將A股公司ESG
評級納入投資決策考量
ESG責任投資已經成為全球主流的投資理念和策略。隨著我國堅定不移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ESG指標逐漸成為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股票市場的重要決策工具之一。
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將A股公司的ESG評級納入投資決策的考量因素。例如,所有被納入MSCI指數的A股公司將接受ESG評級,這為境外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QFII等渠道參與境內證券投資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進一步推動A股公司提升對ESG的重視。
在張睿看來,當前A股上市公司ESG報告的編制融入了中國本土的特點,尤其是央國企在ESG報告中,融入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等重要內容,符合現階段我國主要發展階段的實質性議題。但要進一步注重以全球通用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的“ESG故事”,這將有助于幫助海外投資者加深對A股公司價值的理解。
另一方面,隨著外資資管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發展日益深入,海外ESG投資經驗逐步引入中國市場。例如,布局中國市場的外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已成為“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第四十五家簽署機構;摩根士丹利華鑫設立ESG量化先行基金,偏好投資ESG得分均衡的上市公司;富達國際則推出可持續發展基金,挑選在可持續議題上表現優于同業的公司。
一位跨境資本市場律師對記者表示,當ESG成為投資中關鍵考量因素時,極有可能出現“漂綠”的風險,企業虛假披露ESG信息,夸大ESG方面的貢獻。因此,企業在披露ESG數據之外,更重要的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張睿表示,隨著ESG主題的投資產品越來越多,未來ESG投資理念將對市場投資行為帶來持續的積極影響,上市公司ESG指標與評級將被更廣泛地納入到投資者的決策中。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