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作為約束與激勵并重的“金手銬”,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不斷縱深推進,多期化、常態化趨勢日益明顯。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按預案日計,剔除未通過與停止實施狀態,年內272家A股上市公司共推出292單股權激勵計劃,覆蓋5.5萬人,激勵數量占總股本比例的平均值為2.04%。從進度來看,192單已實施。此外,有75單股權激勵計劃為往年推出,今年實施。
上述股權激勵計劃中,從上市公司所有制來看,相比民營企業,國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逐步升溫,不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首次實施股權激勵計劃,且多為長期激勵機制。從行業分布來看,半導體等高新技術行業股權激勵廣度與深度更大。
榮正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合伙人鄭培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借勢各類激勵計劃的推出,向資本市場推送利好,建立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讓更多員工分享公司的增值收益,給員工帶來激勵與收益。”
央企長期股權激勵機制
效果顯著
自2020年5月30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以來,已滿三年。
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彭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指引》發布三年來,近百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陸續實施了長期股權激勵計劃,激活企業內生動力,促進業績目標達成。推出后的第一年,26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推行長期股權激勵計劃,各家公司至今市值平均增長9.48%。”
從股權激勵的考核指標來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對業績指標設置的要求相對嚴格。比如,有一家央企2022年考核時,未達成業績條件,注銷了第二個限售期的全部限制性股票。“這體現了央企為提升經營效率,實現經營目標,在業績指標的設置上要求愈加嚴格,以促進企業管理人員及員工提高生產經營意識。”彭昕表示。
《指引》發布以來,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完成首次股權激勵計劃披露與實施。
從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考核指標來看,多為長期激勵機制,并且將高管、核心員工的收入與公司業績、股價表現掛鉤。
“改革持續推進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需要衡量長期股權激勵對于核心人員利益的綁定程度,以匹配合理、有效的激勵數量及價值、節奏安排、考核目標和退出機制等,以實現對不同類型核心人才的有效激勵,從而驅動公司價值創造、業績達成和運營改善等。”彭昕表示。
在鄭培敏看來,隨著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效性、靈活性的提升,激勵的空間進一步加大,未來將以實現激勵與績效的長期掛鉤為方向,以激發管理層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為目標,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治理能力,推動國有企業整體資本績效的進一步改善。
三大領域公司
股權激勵單數居前
從A股各板塊來看,上述292單股權激勵計劃中,滬深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分別有107單、96單和82單,北交所7單。
從披露時點來看,今年發布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中有52家上市時間不到一年;從行業分布來看,半導體、通用設備、醫療器械等高新技術細分領域的股權激勵單數居前,分別為27單、12單、11單。
一位對股權激勵頗有研究的律師對記者表示:“由于半導體企業技術創新、人才依賴的特征,在IPO前半導體企業基本都會實施股權激勵。并且,不少在A股上市的半導體企業,在招股說明書中提示了所處行業存在技術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風險,將股權激勵計劃作為公司重要制度進行披露。”
從其股權激勵方案來看,前述半導體行業的27單股權激勵覆蓋6247人,激勵數量占當時總股本比例的平均值為1.5%,低于年內A股全市場股權激勵占總股本比重的平均值2.04%。
“這說明實施股權激勵時,由于科創板企業所在行業人才更替的頻率相對較快,對于關鍵性崗位的要求也更高,小步快跑的激勵模式更為適合,多次少量的授予有利于把控股份支付對業績的影響。”鄭培敏表示。
“在戰略性新興行業中,半導體行業對于技術人才與國際化先進人才等核心人才的依賴度遠高于其他行業。”鄭培敏表示,不管是從實施股權激勵的廣度,還是激勵對象的覆蓋率等角度來看,半導體行業均高于其他行業。
22:44 | “弱冠之年”繼續向上:蘇農銀行總... |
21:59 | 中遠海控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 |
21:58 | 蘇寧易購一季度實現營收128.94億元... |
21:58 | 多領域實現關鍵突破 山西汾酒2024... |
21:57 | 釋放可持續發展“壓艙石”信號 德... |
21:57 | 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宣泰醫藥2024年... |
21:56 | 中公教育2024年扭虧為盈 經營性現... |
21:56 | 2025年穩健開局 重慶啤酒一季度銷... |
21:54 | 復星醫藥披露2025年一季報:營收94... |
21:53 | 接棒吳以芳 陳玉卿出任復星醫藥董... |
21:51 | 百龍創園:第三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51 | 長飛光纖: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