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雨瑤
定增市場持續火熱,與之相關的監管問詢也緊跟而來。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僅5月9日晚間,就有超10家上市公司披露收到問詢函或回復問詢函的公告。
是否涉及重復建設?項目新增產能能否消化?募投項目變更是否涉嫌“圈錢”?從交易所“盤問”的重點來看,募投項目相關問題被高頻提及。
另一邊,今年以來終止定增的案例也持續增加。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年初以來截至5月10日,發布定增終止公告的上市公司已逾30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在監管問詢下,主動打“退堂鼓”而終止定增。
監管發函
關注募投項目合理性
5月9日,紅星發展發布對上交所關于定增問詢函的回復公告,就募投項目必要性、融資規模與效益測算、公司業務經營情況、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等問題進行了具體說明。
其中,就募投項目是否重復投入的問題,公司回復稱,本次募投項目與前次募投項目除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外,其他項目在建設內容、產品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存在重疊或重復投入的情形。
往前回溯,紅星發展于去年11月份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募資不超過5.8億元,用于收購青島紅蝶新材料有限公司75%股權、5萬噸/年動力電池專用高純硫酸錳項目以及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今年3月份,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本次募投項目與公司前次募投項目的區別與聯系。除了募投項目是否重復投入外,募投項目所新增的產能能否消化掉也是上交所關注的重點。
不止紅星發展,光華科技日前同樣因定增事項收到深交所發出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鋰電池材料項目投資規模的合理性、與擴建項目的區別與聯系以及是否存在重復建設、項目是否存在產能過剩風險以及擬采取的產能消化措施等。
對于監管部門的上述問詢,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高級研究員吳婉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主要是為了避免上市公司定增目的不實、募集資金使用不當等問題,從而規范市場秩序,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透明度及運營效率。”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部分上市公司推出的定增項目,不排除有虛構募資題材或圈錢的可能性,為了避免通過定增項目進行套現、關聯交易、利益輸送等,監管部門才會對可疑項目進行問詢。”
難過“問詢關”
多家公司終止定增
事實上,在監管多輪問詢后,已有上市公司打起了“退堂鼓”,選擇終止定增。據記者梳理,在今年終止定增的上市公司中,近八成為主動“撤單”,其中不少公司是在經歷交易所嚴格問詢后宣布終止定增。
例如,海辰藥業曾于2022年6月份宣布,擬定增募資不超4億元,用于年產5000噸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和抗新冠原料藥關鍵中間體建設(年產150噸)等項目。9月份深交所對其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募投項目的產能消化措施,是否存在產能閑置風險等。今年2月份,海辰藥業宣布終止定增并撤回申請文件。
無獨有偶。德聯集團于去年10月份發布定增預案。隨后,交易所發函追問公司募投項目是否屬于淘汰類產業、是否存在重復建設、是否存在夸大誤導性陳述等問題。今年3月中旬,公司宣布終止定增。
“上市公司通過定增能夠募集資金、增加資金實力,降低財務杠桿。募集資金用于企業擴張成長或并購重組,運作得當的話,能夠提升企業經營業績;通過定增還可能引入戰略投資者,有助于企業長期發展。”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但是從歷史數據來看,以項目融資為目的的增發并不一定會帶來公司業績的提升。”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首先,要注意辨別上市公司定增的動因,是資金緊張還是要提升主業,或是產業升級;其次,要結合行業階段和產業動態分析公司募投項目是否合理;最后,要觀察并持續跟蹤企業定增資金的用途,看企業言行是否前后一致,募投項目的收益是否符合預期。”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吳婉瑩進一步提醒道:“在上市公司定增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其募資投向、項目盈利能力、上市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狀況等問題,以確保定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時也要關注其發行失敗、定增破發、流動性限制導致的投資損失等風險。”
18:03 | 國聯水產2024年實現營收34.09億元 ... |
18:03 | 人社部:擬制定提前領取個人養老金... |
18:01 | 美的樓宇科技以全鏈路打造iBUILDIN... |
18:00 | 大名城2024年營收41.71億元 地產... |
17:59 | 劍橋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請 “A+H”... |
17:59 | 去年股價累計漲幅超56%!江蘇銀行... |
17:58 | 博俊科技一季度營收凈利雙增長 持... |
17:58 | 綠地控股2024年營收2406.4億元 |
17:58 | 旭光電子積極構建全方位電力業務體... |
17:57 | 海默科技2024年核心業務穩健經營 ... |
17:54 | *ST陽光披露2025年一季報 “保營收... |
17:45 | 一季度裝機規模不斷提升 立新能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