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作為回饋投資者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分紅往往喜聞樂見,但部分公司不同尋常的分紅卻引人質疑,甚至引發交易所的關注或問詢。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了解到,目前包括晶瑞電材、立華股份、藍曉科技等超30家上市公司因為分紅收到交易所的關注函或問詢函,交易所的關注點包括:分紅與業績增長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等。
突擊分紅“底氣”不足
5月5日,深交所就晶瑞電材2022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向其下發關注函,要求說明轉增、分紅比例是否與公司業績增長幅度相匹配;說明內幕信息知情人及其近親屬在本次利潤分配方案披露前一個月內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是否存在信息泄漏和內幕交易情形;是否存在違反公平信息披露原則或者誤導投資者、炒作股價的情形等。
根據晶瑞電材4月26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2022年年度權益分配預案內容如下,以總股本58329.26萬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5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2916.46萬元,占同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為17.85%,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7股。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晶瑞電材如果單是分紅,則不會引發關注,監管層關注的是轉股,因為轉股并沒有實質上的意義,股東沒有獲得任何金錢,只是增加了股數,在過去,很多企業利用這種方式炒高股價,也是監管層的重點關注事項。從晶瑞電材的角度看,可能也沒那么復雜,雖然成長期、科技領域的企業一般很少分紅,但對于晶瑞電材來說,其分紅額度并不大,所以也不會對現金流造成影響,但對于轉股事項,的確很難說清楚必要性。”
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電子化學品具有品種多、質量要求高、用量小、對環境潔凈度要求苛刻、產品更新換代快、資金投入量大、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晶瑞電材生產的電子化學品按照組成成分和應用工藝不同可分為高純化學品、光刻膠和鋰電池材料,是一個國產替代的增長行業,加快對新技術、新業務的布局很重要。而公司此時突擊分紅‘底氣’不足,不排除是想通過‘高送轉’拉高股價,以在高位進行增發融資或并購;也有可能與大股東的資金需求有關。”
“連續穩定的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具有投資價值的體現,尤其是在監管鼓勵現金分紅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欲通過提高分紅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但是經營業績欠佳仍要分紅的做法并不值得鼓勵,也不合乎情理,上市公司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再者,此舉背后也可能存在利益輸送或市場操縱之嫌,成監管層盯防重點。”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經營業績連續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晶瑞電材、桃李面包、通達海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是在其2022年凈利潤下滑的狀態之下,仍堅持大手筆分紅。
就晶瑞電材來看,其是一家電子材料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圍繞泛半導體材料和新能源材料兩個方向,主導產品包括高純化學品、光刻膠、鋰電池材料、工業化學品及能源等,廣泛應用于半導體、鋰電池、顯示面板和光伏太陽能電池等行業。
2022年度及2023年一季度,晶瑞電材實現營收分別為17.46億元、2.95億元,同比下降4.71%、34.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分別為1.63億元、1792.77萬元,同比下降18.72%、43.92%。
談及晶瑞電材業績狀況,宋清輝認為:“晶瑞電材業績持續下滑或有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半導體行業景氣周期、宏觀經濟恢復形勢影響,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出現放緩,影響了公司的業績水平。另外一方面或與其核心競爭力不足有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變化準備不足,使得公司業績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盤和林亦表示:“2022年芯片領域國產化替代如火如荼,按道理應該增加企業盈利能力,晶瑞電材鋰電池和太陽能光伏領域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沒有抓住行業機遇。”
況玉清則表示:“像晶瑞電材處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只要好好打磨產品、技術,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編輯 袁元)
15:35 | 貝因美2025年度戰略發布會:重塑母... |
15:32 | 均瑤健康2024年益生菌業務營收達7.... |
15:32 | 敦煌種業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均實現... |
15:30 | 萬興科技董事長吳太兵:堅定全面擁... |
15:29 | 錨定發展新目標 海泰科開啟“行業... |
15:28 | 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智能云生... |
15:27 | 安徽上市公司協會成功舉辦“上市皖... |
15:23 | 珍寶島去年實現營收27.04億元 加速... |
15:22 | 韋爾股份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55.2... |
15:21 | 甘肅能源一季度實現扣非凈利潤4.79... |
15:20 | 濰柴動力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5:17 | 北京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政策“破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