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4月10日晚間,*ST新海發布公告稱,由于公司股票已經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公司存在因股價低于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這是*ST新海在今年出現的第二次面值退市危機。在今年2月份,*ST新海股票接連下跌,一度出現跌破1元的狀況。同花順數據顯示,以4月10日的收盤價來看,除*ST新海以外,兩市另有5家公司股價低于1元,也即,對于這些公司而言,面值退市的風險比較大。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行業專家表示,當前價值投資氛圍濃厚,有多重風險的ST公司在投資者看來“搶救”價值不大,這也是這些公司在二級市場遇冷的主要原因。
實控人曾拋增持計劃
同花順數據顯示,*ST新海股價曾在今年年初出現持續下跌。2月15日,公司發布公告,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增持公司股份,并在隨后發布了增持的進展公告。
*ST新海股價走勢來看,在2月中下旬,股價出現年內首次跌破1元的現象,至3月初開始有所回升,并重回1元以上。但是,這種狀況并沒有維持太久,3月末開始,*ST新海股價再次連續下跌,再次跌破1元。
從*ST新海基本面的情況來看,除了面值退市之外,公司還存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的風險:公司2014年至2019年年度報告及2019年半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經測算,公司2016年至2018年實際歸母凈利潤均為負值,公司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度財務報表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相關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規定,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近年來,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級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看重,在二級市場上,一些有多重風險的ST公司不再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投資者也很清楚,這類公司的“搶救”價值不大。
投資者看重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
“此前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規定,退市也呈現了常態化的特征,為避免退市,一些上市公司也采取了各種措施,例如重要股東的增持等,但從實踐案例來看,這種‘急救措施’對上市公司的幫助有限。”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現在的法律、市場層面,都已經逐漸形成了價值投資的氛圍,劣幣公司的“殼”價值縮水,而且投資者對風險的把握意識也大大提升,“例如,有一些公司退市時不設整理期,投資者想要最后‘火中取栗’賺一筆的時候就會考慮這些風險因素。”
除了*ST新海之外,目前還有5家公司股價跌破1元,有些公司已經發布公告,提示投資者可能存在的風險。
“當前,穩健經營、派息可觀、內生增長能力強的企業,更受投資者歡迎。”盤和林說。
(編輯 喬川川)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