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雨瑤
業界對“游戲+AI”的關注再度升溫。
日前,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在內部談到“游戲+AI”。他認為,游戲和AI(人工智能)的結合是大勢所趨,未來公司需要重點布局。
有觀點認為,AI技術與游戲具有天然適配性,在AI技術的賦能下,游戲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爆發。
巨人網絡擬加碼布局“游戲+AI”
對于游戲行業未來的出路,史玉柱表示:“我們內部研究下來,同時也是我們團隊現在在籌備的,第一個就是‘游戲+AI’。”
史玉柱認為,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兩大內容,第一是算法,第二是數據。“AI對游戲制作的幫助首先體現在游戲研發階段,在美術、程序等方面,AI作為輔助工具,可以提高效率,節約人力,讓一個人能做幾個人的工作。”
他還表示,目前AI對游戲的助力還體現在運營階段。目前游戲對玩家分類主要通過人工進行,通過AI能分得更為精細,將玩家分幾百類,每一類的玩家有不同的玩法,甚至匹配不同的數值,“在游戲運營上面,我覺得未來AI也會有廣泛的應用,貫穿整個游戲研發運營全過程。”史玉柱稱。
史玉柱進一步強調,兩者結合的真正精華在游戲策劃。以往游戲策劃需要不斷摸索數據,但是有了AI之后,能夠迅速找到最佳數值,相比人工又快又準。
由史玉柱創立的巨人網絡,定位為一家以互聯網文化娛樂為主的綜合性互聯網企業,主營互聯網游戲的研發和運營。目前,公司最主要的兩條產品線分別為“征途”系列和“球球大作戰”,分別運營超過15年、7年。
對于公司在“游戲+AI”的布局,巨人網絡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游戲+AI’‘游戲+現實’是大勢所趨,繼續看好AIGC相關技術對游戲內容生產方式變革和效率提升的助力,目前公司在積極推動相關工具在游戲NPC、原畫設計、游戲營銷等業務場景的應用,未來將繼續加大‘游戲+AI’的投入。”
“游戲+AI”賽道發展提速
“游戲+AI”的融合已被不少游戲企業紛紛跟進。此前,游戲頭部廠商騰訊在產品側推出“混元AI大模型”,覆蓋NLP(自然語言處理)、CV(計算機視覺)、多模態等基礎模型和眾多行業/領域模型。據悉,該模型已初步支持微信、QQ、游戲、騰訊廣告、騰訊云等產品和業務。
某上市游戲公司在公開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稱,公司目前已在海外AI大模型的開源算法基礎上搭建本地化AI應用工具,其中AI繪圖(美術)工具上已在部分在研項目應用,并實現一定的降本增效。
今年以來,AIGC的火爆吸引不少游戲企業入局。不乏游戲公司表示,公司看好AIGC技術在游戲應用上的前景,并正在積極研究并嘗試接入包括GPT及國內各大模型,以探索“AI+游戲”在開發工具、新品類玩法上的應用。
在業內看來,AI技術為游戲產業帶來了更多想象空間。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AI可以作為游戲內容創作的輔助工具,降低門檻,讓普通人在游戲平臺上可以創作出更加有趣的內容。”
東吳證券發表研報指出,AI賦能游戲產業內容生產,實現游戲制作的降本增效。其表示,游戲作為集美術、動畫、音樂、文字等多模態內容為一體的娛樂內容,制作內容及流程非常復雜,因此一直存在著“不可能三角”,即在給定產品質量水準的前提下,無法實現快速、低成本的制作。
東吳證券認為,短中期,諸如StableDuffision、GitHubCopilot、以及育碧公布的一鍵生成NPC臺詞的AI工具Ghostwriter等,將提升文本、圖像、音頻、代碼等內容的生產效率,提升人效天花板,打破創意落地的產能限制,縮短游戲制作周期,降低游戲制作成本。
盡管“游戲+AI”是大勢所趨,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仍提醒道,“游戲行業本身屬于被強監管行業,其受益AI技術的程度還要考慮未來監管層面的導向。”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