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見習記者 彭衍菘
2月23日,中國衛通公告稱,2月23日19時49分,中星26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采用長征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按計劃進入預定軌道。中星26號衛星將在通過在軌測試后交付公司運營管理。
中星26號衛星是我國首顆超百Gbps容量的高通量衛星,可向航空、航海、應急、能源、林草等行業及普遍服務用戶提供高速的專網通信和衛星互聯網接入等服務。
“中星26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意味著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作為新基建的組成部分,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關村e谷CFO趙欣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國的商業航天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衛星互聯網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商業航天有望步入加速發展階段。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李建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星26號衛星將覆蓋整個亞太范圍,為用戶提供高速的專網通信和衛星互聯網接入等服務,并有效滿足空中旅行與遠航中對于寬帶通信的巨大需求,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筑牢基礎網絡能力,也為衛星互聯網業務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新商業模式。
多家公司布局衛星互聯網
目前來看,上市公司在衛星通信產業鏈的上下游均有布局。在制造端,2月22日臻鐳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將繼續向移動通信系統、衛星互聯網等民用領域拓展。
豪能股份在今年1月公開表示,航天零部件制造產業目前正迎來發展藍海,公司將緊抓機遇,依托軍民融合的優勢,爭取實現跨越發展。
創意信息子公司創智聯恒此前已完成了一系列低軌衛星通信核心技術和算法的積累,主要進行低軌衛星通信載荷產品的研發;震有科技曾表示,除了基礎的衛星通話、數據、短信、物聯網業務外,同時還會支持如通導一體增強業務等。
作為第一家介入低軌衛星的民企,達華智能子公司海絲衛星打造“海聯網”工程,其依托高通量衛星及星軌資源,融合大數據、智慧海洋和海洋經濟運營為一體,通過構建全球高通量衛星覆蓋和海洋信息感知網,為用戶提供“海天地一體”高速互聯網接入和高質量增值服務。
在應用端,2月24日,航天發展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宣布,公司低軌衛星星座產業化項目“航天天目(重慶)衛星科技有限公司”2月2日正式在重慶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將有多項民用新興領域的衛星發射計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月份發布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年)》顯示,航天科技集團2023年計劃安排6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200余個航天器,開展一系列重大任務:發射多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科研衛星和業務衛星等。
衛星互聯網應用市場受關注
李建杰表示,我國已形成完整自主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鏈,涵蓋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制造、衛星應用等環節。從投資機會上看,空間段建設應先行推進,短期實現星群組網以盡快搶占頻軌資源,新興基礎建設有望率先受益,衛星制造、衛星發射短期直接受益明顯。
趙欣表示,單純的衛星制造市值增長空間有限,下游的衛星應用市場則有望分享萬億元級市場。
趙欣表示,一方面來看,衛星的使用周期相對較長,對制造業需求有限,同時隨著衛星制造逐步向產業化發展,預計成本有望下降;另一方面,衛星互聯網下游應用市場的最主要增長空間來自通信、導航、遙感一體化的時空信息應用,而在無人駕駛、飛行汽車等行業中,通信、導航、遙感技術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