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文英
1月30日,藍思科技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4.22億元至25.26億元,較上年增長17%至22%;扣非歸母凈利潤19.05億元至20.09億元,較上年增長54%至63%,此外,報告期計提減值準備約5.16億元。
藍思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是公司上市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戰略協同深化年,公司各大業務板塊經營持續向好,其中新能源汽車板塊明顯放量,AR/VR板塊公司也進行了提前布局,為未來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2年盈利能力逐季提升
從分季度情況來看,藍思科技盈利能力逐季提高。2022年一季度公司虧損4.11億元,二季度實現凈利潤1.06億元,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0.64億元,第四季度凈利潤預計16.63億元-17.67億元,經營效益持續向好。
“公司憑借豐富的產品矩陣,毛利率自2021年四季度以來逐季提升,加上公司多措并舉,期內費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在保持已有消費電子結構件、智能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艙等業務規模基礎上,也在全力爭取新客戶、新項目的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藍思科技新能源汽車板塊隨著智能汽車行業的強勢復蘇出現了明顯的放量。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81.4萬輛,同比均增長51.8%,市場占有率達31.8%。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新能源汽車行業延續了2021年的增長態勢,長期發展趨勢持續向好。
在行業高景氣延續的驅動下,藍思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亦水漲船高。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24.8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六成;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10.1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八成。
上述負責人表示:“公司智能汽車業務目前已涉及中控屏、儀表盤、B柱、充電樁、大尺寸車體玻璃等多款產品及產品組裝業務,為持續增加客戶份額,公司仍在積極、高效地去擴展在客戶供應鏈里面的更多部件。”
VR/AR板塊或迎來收獲期
2022年元宇宙概念全面爆發,VR與AR的熱度快速攀升,隨著政策、資本的傾斜以及技術的更新迭代,AR/VR新品頻出,消費端滲透速度加快。
IDC預計,2023年AR/VR行業將恢復增長態勢,而出貨量將同比增長31.5%;預計AR和VR頭顯在未來數年將持續增長30%以上,到2026年的出貨量將達到3510萬臺,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期。
國泰君安研報也認為,元宇宙引領消費電子產品創新趨勢,蘋果MR設備或將帶動新一輪產業周期,看好硬件及優質內容投資機會。頭顯設備進入生態系統的全方位競爭階段,蘋果MR設備將帶動由新產品、新硬件驅動的產業新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藍思科技在互動易平臺上表示,公司的主營產品(結構件、功能件)及相關主營配套生產業務在AR/VR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公司已有客戶、產品、技術的布局和落地,為客戶提供產品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與服務,涵蓋玻璃、金屬、塑膠,光學、攝像、聲學模組等材料和零組件,以及貼合及組裝等服務。
此外,藍思科技在VR/AR板塊的重磅加碼也讓公司在行業內具備了先發優勢。2022年,公司花費39億元加碼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終端產品類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項目將支持智能穿戴業務成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對于藍思科技去年的業績表現以及今年的發展趨勢,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藍思科技基本面持續向好,整體業績超市場預期,顯示公司業務經營已走出低谷,進入持續健康發展的新周期,公司之前在低谷布局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已經成為其新的業績增長極,產業邏輯得到進一步驗證。隨著蘋果新品的發布帶動消費電子行業復蘇,公司布局的VR/AR板塊有望步入收獲期。”
(編輯 喬川川)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