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隨著2022年年報披露期的臨近,A股上市公司“臨陣換將”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的現象頗受關注。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18日,1月份以來共有17家公司公告擬變更會計師事務所。不過,有行業人士就此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不可一概而論。
根據上述17家公司的公告,大部分公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只是常規操作。例如,對于變更原因有公司表示,為了確保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允性,將變更為公司提供多年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有公司解釋,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是綜合考慮發展戰略、未來業務發展需要等因素。
1月18日,捷順科技發布公告稱,為了充分保障公司年報審計工作安排及年報披露的及時性,綜合考慮公司的業務現狀和發展需要,經審慎決策,以及經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提議,公司擬將2022年度審計機構變更為立信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公司2022年度財務審計及內部控制審計工作,聘期1年。
深科技在1月14日的公告中提及,公司年審會計師事務所立信已連續6年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為更好地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客觀性,同時綜合考慮公司經營發展及審計工作需求,公司擬改聘大信為公司2022年度財務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機構,聘期1年。
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些公司每隔幾年就必須更換審計機構,這是為了保證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防止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串聯作弊;“當然,投資者也要關注一些和前任審計機構有過不愉快經歷或者業績出現很大變化后更換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上市公司如果是常規性更換審計機構,影響不大,但如果是非常規性更換審計機構,則可能意味著公司與審計機構之間對財務報告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具有潛在的風險。此外,即使是常規更換,也仍要注意新的審計機構過往執業經歷。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按照相關規則,上市公司可以解聘審計機構,但須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同時,上市公司亦應在合理的時間內新聘會計師事務所,不能因為解聘、新聘事宜影響定期報告的按期披露。
此外,王智斌認為,“對于投資者,需要重點關注管理層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因和時間點,如果解聘的時間點距離年報的最后發布日期較近且上市公司未闡述具體的解聘原因,這通常意味著上市公司與審計機構就年報審計事項出現分歧,此時投資者應密切注意投資風險。”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