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婷
11月20日晚間,盛新鋰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參與斯諾威54.2857%股權競拍。而此前協鑫能科在本月13日就已宣布擬參與斯諾威破產重整,而斯諾威擁有四川雅江縣德扯弄巴鋰礦、石英巖礦詳查探礦權。
11月18日,科力遠曾發布《關于孫公司購買股權的公告》稱,公司控股孫公司金豐鋰業將購買東聯公司70%的股權,而東聯公司擁有江西宜豐縣四大瓷礦地下礦的采礦權。
11月16日湖南皓揚鋰業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股東三方包括億緯鋰能、瑞福鋰業和紫金鋰業,電池廠和礦業企業聯手合作。
對于多家上市公司頻頻發布買礦公告一事,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電池級碳酸鋰散單價格已經突破60萬元/噸,當下鋰價漲幅早已遠超合理范疇,上市公司搶鋰大戰持續白熱化。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鋰電企業開始布局上游產業緩解成本壓力。對此,有專家提醒,要警惕高價“搶”鋰的風險,謹防產業鏈投資過熱產能過剩風險,避免對產業鏈可持續發展造成傷害。
產業鏈供應鏈階段性供需失衡嚴重
由于碳酸鋰價格逼近60萬元/噸,上周市場一度傳出電池廠計劃減產傳聞,但此后被龍頭廠商紛紛辟謠。但異常高企的原料價格讓企業不得不精打細算“摳”利潤。
“由于原料價格高企,今年很多磷酸鐵鋰材料普遍采用工業級碳酸鋰制造,而不是電池級碳酸鋰。”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以目前工藝技術,工業級碳酸鋰已能滿足磷酸鐵鋰材料的需求。
不過即使是工業級碳酸鋰,價格目前也已“高攀不起”,據上海鋼聯11月21日數據,電池級碳酸鋰(Li2CO3≥99.5%),價格區間在58.5萬元/噸至59.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Li2CO3≥99.2%),價格區間在57.5萬元噸至58萬元/噸。
“碳酸鋰在年內價格翻倍,和2021年初相比增長近10倍,這并不尋常。”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表示,漲價帶來的恐慌,極大影響了下游環節車企生產,各路資本激烈搶購鋰資源,但期間出現了囤貨居奇等亂象并帶來行業性問題。
11月18日,工信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近來隨著下游需求及產業規模爆發式增長、疫情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國內鋰電產業鏈供應鏈階段性供需失衡嚴重,部分中間產品及材料價格劇烈波動超出正常范圍上下游對接不暢,部分領域出現囤積居奇、不正當競爭;部分環節產能盲目擴張,低質低價競爭時有發生。
通知要求“要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對接交流,推動形成穩定高效的協同發展機制。”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策略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兩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旺盛,可觀的利潤前景吸引了不少企業加入新能源賽道,大量新進企業往往都是從較低端做起,導致同質化競爭,政府出手,為的是避免過多的投入,特別是低端同質化的投入,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在記者采訪中,多位行業專家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二季度以來,上游鋰資源開發建設加速,隨著產能逐步釋放,鋰資源價格有望在明年出現大幅回落,但短期鋰價或維持高位,打擊囤貨居奇有利于維護穩定正常的市場秩序。
部分環節產能盲目擴張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大發展促使產業鏈快速增產,高工鋰電預測,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產量大概率將超過600GWh,2023年預計提前進入TWh時代。
而在近日召開的2022高工鋰電年會上,億緯鋰能董事長劉金成直言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的隱患;高工產業研究院也表示,今年部分鋰電材料已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有市場觀點認為,大擴廠帶來過剩隱憂。
墨柯表示,目前從電池到材料,確實都存在“過剩”,主要是電池需求市場大發展導致的(如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而供應總是會多準備一些,提前準備一些,而一旦需求增長放慢,供應不會馬上跟著慢下來,造成了供應進一步增多的現象,供應方就會降價銷售,同時,產品品質也不一定有保障,因而出現了低質低價競爭的情況。企業在產能擴充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提升技術實力,避免產能浪費。
一正極材料廠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如果同質化的產品過多就會造成產能過剩,而產能過剩就意味著市場將要經過一輪洗牌。所以企業一方面要加強技術壁壘,增強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擴產降成本,這樣才有辦法在未來競爭中存活。”
另據中國儲能網數據,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偏低,2021年主力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在年末達到466GWh,但裝機量需求155GWh,產能利用率只有33%。
隆眾資訊鋰電池分析師路天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鋰電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出現是大概率的事情,但也需要辯證看待此問題,雖然目前各地規劃的產能產能十分龐大,但依然面臨著“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問題,未來將會出現高端產能逐漸淘汰低端產能;對于產業發展,需要看到的是儲能市場的需求廣闊,此外,除了國內市場外,還要考慮全球市場的需求量。
(編輯 袁元)
00:38 | 智駕普惠疊加政策驅動 新勢力車企... |
00:38 | 氫能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速 發展路... |
00:38 | 增信心抓落實 全力推動民營經濟高... |
00:38 | 國務院國資委就“人工智能+”密集... |
00:37 | 貴州茅臺去年凈利潤超862億元 經營... |
00:37 | 金帝石油擬斥資約42億元要約收購ST... |
00:37 | 賞花經濟激發消費活力 繪就縣域文... |
00:37 | 小帳篷撐起大市場 上市公司掘金萬... |
00:37 | 神州數碼去年研發投入超4億元 持續... |
00:30 | 超千家上市公司披露年報 高額分紅... |
00:30 | 聚勢“人工智能+” 廣州“熱帶雨林... |
00:30 | 飛行汽車生產領域最大銀團貸款誕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