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彬彬
經過十多年研發后正海生物在骨科領域布局獲得重大進展。10月11日晚間,正海生物公告稱,公司的活性生物骨近日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
正海生物表示,“活性生物骨注冊證的取得,將為公司布局骨科領域打開市場,有利于鞏固和擴大公司的競爭優勢,對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具有積極影響。”
首個國產活性生物骨獲批
公告顯示,活性生物骨主要用于填充因創傷或手術造成的、不影響骨結構穩定性的骨缺損。
我國每年因為創傷、感染和骨疾病等原因出現大量的骨折及骨缺損患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患者數量還在逐年攀升。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李名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每年骨缺損的患者超500萬例。對于較大的骨缺損,臨床通常用骨移植術來重建骨缺損部位的形態和功能。因此骨缺損修復材料的需求旺盛,巨大的臨床需求空缺有待填補。
濟南某醫院骨科醫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骨缺損臨床治療中常用的材料一般有自體骨、同種骨、人工合成骨等。其中自體骨療效最佳但來源受限,且需要再次取骨會造成二次創傷,同種骨可能會有排異反應及感染性疾病傳播風險,而人工合成骨則無骨誘導因子,不能促進骨組織再生。
前述醫生表示,活性生物骨是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將具有誘導活性的BMP-2與具有天然骨組織孔隙結構的骨支架材料相結合,形成有誘導活性的骨支架材料,從國外臨床情況來看,療效并不比自體骨差,但價格較高,目前國外應用較多。
“盡管活性生物骨成本較高,但其綜合效益更高,是應用潛力大的骨修復材料。未來國內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億元。”李名金表示。
據了解,正海生物自2005年開始投入研發,至今已達十余年。日前,正海生物的活性生物骨終于獲批,成為首個國產活性生物骨,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也為國內骨損傷治療提供了新的修復材料。
或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正海生物是國內再生醫學領域的龍頭企業。2017年上市以來,公司凈利潤從0.6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69億元,實現了穩步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延續此前增長態勢,實現營業收入2.31億元,同比增長15.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28.36%。
目前,正海生物的主營業務收入來源于口腔修復膜和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本次活性生物骨獲批上市,將為公司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正海生物活性生物骨的對標產品是美敦力的InfuseBone,后者于2002年上市后憑借突出的產品質量優勢,市占率快速上升,銷售額峰值接近10億美元,全球市占率超50%。正海生物的活性生物骨克服了美敦力的InfuseBone因BMP-2濃度過高導致異位骨生成等并發癥的副作用,性能更優,銷售前景更為良好。
國金證券分析師也認為,當前國外市場由美敦力和史塞克兩家公司占據,國內市場仍處于空白,正海生物產品創新性顯著,市場空間廣闊,活性生物骨上市后會進一步推動公司業績增長。
不過,應用前景與商業化成功是兩個概念。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知名醫療器械營銷培訓專家王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正海生物在口腔市場具有明顯優勢,而骨科市場屬于新進入者,因此需要時間進行相關渠道、終端和專家資源的建設。”
正海生物也表示,“產品上市后實際銷售情況取決于未來市場推廣效果,目前無法準確預測上述產品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影響。”
(編輯 張鈺鵬 喬川川)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