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靳衛星
今年以來,港股生物醫藥領域回購活躍。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港股生物醫藥行業年內22家公司公告381次回購,涉及金額共計34.1億港元。2021年同期發生254次回購,涉及金額共計18.71億港元。
單筆金額最高的是4.43億港元,公司為藥明生物,包括最近回購計劃在內,今年總計公告回購3次,總額8.43億港元。藥明生物在9月26日早間的最新公告中表示,公司財務狀況維持穩健。董事會相信,建議股份回購及其后注銷回購股份,不僅可提升股份價值,改善股東回報,也可減少集團各項股份獎勵計劃對公司股權潛在攤薄效應的影響。另外,建議股份回購反映公司對自身價值的認可及對強勁增長前景充滿信心。
某醫療公司投資總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生物醫藥行業中以高估值高成長為主的領域受諸多外部因素影響,估值邏輯發生了一些變化,導致有的股東認為上市公司有必要通過股票回購穩定股價。
上述22家公司中,回購次數最多的是億勝生物科技,年內進行了77次回購,涉及金額共計1007.21萬港元。其次是美瑞健康國際,年內進行了49次回購,涉資總額為3661.57萬港元。再次是方達控股和康臣藥業,兩家在年內分別進行了31次和30次回購,涉資總額分別為5705.54萬港元、3494.38萬港元。
從回購目的看,多數公司均表示,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以及對基本面的判斷,以提升投資者信心。
此外,從細分行業來看,按照恒生行業分類,截至9月26日,年內產生最多回購的是藥品企業,其次是生物技術企業,兩大領域產生回購的公司數量分別為11家、5家,二者之和占產生回購的生物醫藥公司總數約72%。
東高科技首席策略研究員陳宇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生物醫藥整體板塊估值跌至歷史低位,且業績表現依舊穩定,同時集采所造成的風險壓力已得到釋放;另一方面,一些企業根據自身的市場狀況、業態布局、研發布局,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因此會傾向于開展回購來提振市場信心。”
“從行業來看,其中涉及不少老牌藥企、醫療器械等重資產企業,這些企業有人才、設備、廠房,也不缺研發實力,抗風險能力較強。因此對公司本身的長期投資價值有信心。”成都特威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藥品注冊和臨床開發負責人陳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回購股份往往出于維護股價的考慮,邏輯就是向市場傳遞股價被低估的信號。受宏觀環境和資本市場等綜合因素影響,部分生物醫藥行業公司當前股價未能充分體現出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和良好的資產質量。”一位不愿具名的生物醫藥投資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一級市場對醫藥行業持保守態度,二級市場反應冷淡。對企業而言,當股票市值被市場嚴重低估時,就可能通過回購一部分股票,以引導投資者重新評估該企業。”
“回購被視作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優化治理結構、穩定股價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企業在股價低迷時能拿出真金白銀回購,也是經營穩定的體現。”贏來資本VP盛荔向記者表示,“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市場經歷一波下行后,隨著一系列利好信息的釋放,市場信心有望重塑。”
20:26 | 云天化:第九屆監事會第三十八次會... |
20:26 | 新筑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 |
20:26 | 上港集團:第三屆董事會第五十五次... |
20:26 | 石頭科技:第三屆監事會第五次會議... |
20:26 | 利柏特: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 |
20:26 | 利柏特:第五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議... |
20:26 | 云天化:第九屆董事會第四十三次(... |
20:26 | 凌霄泵業:第十一屆董事會第十一次... |
20:26 | 江山歐派: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 |
20:26 | 海立股份:第十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 |
20:26 | 安必平:第四屆監事會第七次會議決... |
20:26 | 深科技:第十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