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5月19日,*ST澄星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李興因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被羈押在江陰市看守所。目前,李興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同日,*ST澄星還“一口氣”回復了兩封延期超2個月的問詢函。問詢函回復中透露,浙江耀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耀寧科技”)有意向獲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5月19日,*ST澄星漲停,報收10.10元/股。
兩度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2021年年報顯示,出生于1953年的李興今年已69歲,大專學歷,高級經濟師。現任澄星集團(*ST澄星第一大股東)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并擔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2006年9月至2018年10月擔任*ST澄星董事長。
目前,李興因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被羈押,北京威諾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兆全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到七年有期徒刑。”
記者了解到,此前,李興也曾因涉嫌違規而被予以警告。2015年12月,由于公司涉嫌未按規定披露信息,*ST澄星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彼時,*ST澄星及李興均被予以警告并罰款。
時隔六年,2021年12月份,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ST澄星及控股股東澄星集團立案。截至目前,上述立案調查事項還在進行中。
關于此次立案調查事由,記者翻閱公告發現,*ST澄星曾在2021年4月10日回復上交所監管函中自曝控股股東澄星集團于2020年1月份及9月份先后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合計7.07億元。同時表明澄星集團正在積極整改。而在2020年8月5日至2021年4月8日期間,*ST澄星連續披露過9份關于澄星集團持股被司法輪候凍結的公告。在前8份公告中,公司均稱“控股股東不存在對上市公司非經營性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而在2021年4月8日披露的司法輪候凍結公告中,卻不再提示前述情況。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被立案調查有可能與*ST澄星未及時披露控股股東資金占用情況有關。“從時間上看,前8份公告發布時,資金占用情況已經存在,該8份公告中關于‘不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的表述已涉嫌構成虛假記載。”王智斌說道。
潛在接盤方仍未參與拍賣
除了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外,控股股東及上市公司被申請破產重整也是懸在*ST澄星頭上的一把利劍。
5月19日,*ST澄星在回復此前延期了2個月的破產和解事項問詢函中透露,耀寧科技、江蘇資產、東方資產、華西集團、江陰市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江陰市新國聯集團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9日簽訂《合作協議》。為解決占用債權收購款問題,耀寧科技現聯合東方資產,由東方資產提供資金用于支付占用債權收購款。
協議顯示,上述借入資金而產生的債務由耀寧科技負責向東方資產清償,東方資產出資款為22.38億元。各方確認,耀寧科技、東方資產、華西集團為參與*ST澄星的股權拍賣、變賣的適格主體,有權參與或成立持股平臺參與*ST澄星的股權拍賣、變賣。由耀寧科技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和東方資產組成有限合伙企業通過參與司法拍賣的方式競買*ST澄星第一大股東澄星集團持有的25.78%股權;由華西集團通過參與司法拍賣、變賣的方式競買*ST澄星第二大股東漢盈投資持有的16.01%股權。
在多輪拍賣、變賣流拍后,漢盈投資所持*ST澄星股份將于2022年5月24日10時至2022年5月25日10時(延時除外)進行司法拍賣,澄星集團所持公司股份于2022年5月8日10時起60日期間(延時除外)進行公開變賣。截至目前,仍未有相關方報名參與拍賣、變賣。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般而言,競拍往往會推高標的價格,所以在多輪司法拍賣流拍后,簽署了協議的耀寧科技及華西集團仍未參與上市公司拍賣事項,或有利于下一步在再次啟動拍賣時獲得更有利價格。”
記者注意到,5月19日公告的司法拍賣事項問詢函回復中提到,耀寧科技意向獲得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4月19日,耀寧科技還代為歸還了澄星集團此前因出售黃磷事項對*ST澄星形成的占用資金。不過,耀寧科技對后續發現控股股東存在其他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情形未承諾兜底解決。
“解決了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資金占用22.39億元,又有潛在接盤方,并不意味著退市壓力已經完全解除。如果*ST澄星未來一直不能扭虧,或者有重大違規違法問題,退市的風險還是依然存在的。”柏文喜說道。
公告顯示,耀寧科技因*ST澄星退市風險尚未解除等原因,尚未報名參與股權的司法拍賣、變賣程序。
(編輯 才山丹)
10:50 | 第四范式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5.1%... |
09:27 | 招商恒生科技指數ETF3月31日在港交... |
09:14 | 直擊浦發銀行業績說明會:戰略實施... |
09:00 | 興發集團凈利潤同比增長14.33% 擬1... |
08:59 | “牛市旗手”業績創近三年新高 |
00:27 | 核心產品銷售持續放量 多家創新藥... |
00:27 | 萬科2024年營收超3400億元 經營服... |
00:27 | 成本管控顯效 兗礦能源加速增量擴... |
00:27 | 美的置業轉型取得實質性成效 2025... |
00:27 | 華為近十年累計研發費用超1.2萬億... |
00:27 | 日海智能召開業績說明會 投資者關... |
00:27 | 健盛集團:探索體育消費場景化需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