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近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以下簡稱“中上協”)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17時,A股市場共有4669家上市公司披露2021年年報,共實現營業收入64.97萬億元,占全年GDP總額的56.81%。2021年,全市場新增上市公司524家,年末公司數量增長至4682家,總市值96.53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
對此,中上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市公司經濟增長“動力源”的作用持續強化,作為實體經濟“基本盤”地位更加鞏固。
“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各種風險挑戰,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作為我國經濟的主力軍,上市公司更是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樹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據來看,2021年上市公司業績喜人,亮點紛呈。
四成公司營業收入
連續三年持續增長
中上協數據顯示,營收方面,2021年,上述4669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64.97萬億元,同比增長19.81%;非金融類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4.90萬億元,同比增長22.63%。約八成公司實現收入增長,四成公司收入連續三年持續增長。此外,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同比提高18.03%。
凈利潤方面,4669家上市公司全年共實現凈利潤5.30萬億元,同比增長19.56%;扣非后凈利潤為4.43萬億元,同比增長24.39%,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約為5.03萬億元,同比增長9.82%;近八成公司實現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顯示出較高的盈利質量。
分行業看,中上協數據顯示,按照證監會公布的行業劃分標準,在19個行業大類中,約九成行業收入增長,七成行業凈利潤增長,約九成行業實現盈利,行業差異化特征顯著。利潤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是金融業、制造業和采礦業,合計貢獻上市公司整體凈利潤的近88%;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住宿和餐飲業等行業扭虧為盈,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7945.84%、335.12%、120.24%;同時,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公司盈利修復基礎尚不牢固,導致凈利潤持續下滑。
對此,范樹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披露的數據呈現出凈利潤集中度高的特征。金融業、制造業和采礦業等行業業績較好,體現出部分上市公司產融創新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總體來看,A股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向好,公司質量穩步提升。”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上市公司發展質量尤其是創利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非金融類上市公司
研發投入合計超萬億元
“2021年,上市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推動研發創新、持續加大資本支出、優化資本結構等方面表現突出。”中上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中上協數據顯示,2021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約1.31萬億元,同比增長23.53%,占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總額的47.02%。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專利數量從2020年末的122.70萬件增加至2021年的145.05萬件,增加了18.22%。按板塊來看,創業板公司專利數量同比增加30.14%,科創板公司專利數量同比增加29.87%。
程鳳朝表示,整體來看,上市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企業研發投入與發達資本市場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部分公司重銷售、輕研發的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未來應進一步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中上協數據顯示,2021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資本支出金額3.82萬億元,同比增長11.95%。其中,年資本支出高于1億元的上市公司2649家,主要分布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實體類上市公司積極致力于產能升級、經營擴張,展現出強勁的復蘇勢頭。
此外,上市公司積極運用再融資工具優化資本結構。中上協數據顯示,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在2021年全年共實施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可轉債、配股等再融資636次,募集資金1.03萬億元,金額同比增長9.91%,反映出再融資工具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2021年,上市公司在保持高成長的同時,主動與投資者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全年共有超過3300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預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1.67%。2021年末已完成現金分紅總額1.55萬億元,創近年新高。其中,分紅比例保持在30%以上的公司有2009家,保持在50%以上有900家。
同時,上市公司股票回購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共有503家公司采用集中競價方式、要約方式實施回購,涉及金額合計約5654.20億元。
“2022年機會和挑戰并存。”程鳳朝表示,要堅持在開放創新的基礎上推進自主創新,盡力營造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氛圍,努力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這將是今后一個時期上市公司發展的主基調。
21:50 | 粵傳媒:關于公司舉行2024年度報告... |
21:50 | 許昌智能:2024年年度報告業績說明... |
21:45 | 思特奇: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一... |
21:45 | 金埔園林: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蘭花科創:4月25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三一重工: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建研設計: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1:45 | 福能東方: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九安醫療: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方正閥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