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見習記者 張曉玉
4月30日,晶澳科技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13.02億元,同比增加59.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39億元,同比增長35.3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18.47億元,同比增長35.71%。值得一提的是,晶澳科技去年研發投入27.18億元,同比增長87.05%,占營業收入6.58%。
對于業績增長的驅動因素,晶澳科技董秘武廷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談道:“從行業層面來看,隨著全球多個國家減碳目標的提出,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在此背景下,光伏行業快速發展,光伏產品需求旺盛。從公司層面來看,公司最早開始探索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的垂直一體化模式,報告期內公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實現了電池組件出貨量較大幅度增長;通過持續推進科技創新,穩步達成技改升級及新產能建設目標,不斷提升研發工藝技術水平,持續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了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持續穩健增長。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雙碳目標之下,以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光伏裝機規模、組建出貨量和價格雙雙上升。這是去年光伏產業鏈業績表現突出的主要原因。隨著地緣沖突引發的高油價問題,光伏產業利好將得以維持,估計今年整個上半年光伏產業的表現都會比較好。”
受益光伏行業高景氣度
2021年電池組件出貨量達25.45GW
在“雙碳”背景下,2021年光伏裝機需求旺盛,行業持續高景氣度。根據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1年版)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54.88GW,同比增加13.9%。未來,在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和全球綠色復蘇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仍將快速增長。在多國“碳中和”目標、清潔能源轉型及綠色復蘇的推動下,預計“十四五”期間,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裝機將超過220GW。
受行業高景氣度拉動,晶澳科技電池組件出貨量持續領先。年報顯示,2021年晶澳科技電池組件出貨量25.45GW,其中海外出貨量占比60%,國內出貨量占比40%。根據PVInfoLink的統計,2021年度公司組件出貨量全球第二名。
武廷棟對記者表示,“盡管在去年新冠疫情不斷、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以及國際海運運力不足、運費高企的不利情況下,但是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在全球碳減排的大背景之下,光伏行業具備未來大幅上漲的空間。過去兩年,頭部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股價和市值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未來優秀頭部光伏企業也將向市場印證和反饋,光伏行業的確可以成為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報中,晶澳科技還披露了2022年經營目標,公司今年將進一步深耕全球市場,公司電池組件出貨量目標為35-40GW。2022年,公司將穩步擴張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預計到2022年底,公司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和電池環節產能達到組件產能的80%左右。
對于未來的發展規劃,武廷棟坦言:“一是不斷的去兌現業績,體現公司價值,實現業績持續穩健增長;二是通過擴大市場份額來進一步提升行業地位;三是進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加強公司內審內控,同時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技術創新,通過創新不斷地提升管理水平、技術水平和運營水平。”
回A三年市值增長超千億元
“跑馬圈地”擴充一體化產能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晶澳科技于2019年私有化回歸A股資本市場以后,公司股價一路向上。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2019年12月13日至2022年4月29日,晶澳科技股價累計漲幅達628.96%(后復權)。2019年12月13日公司市值為151億元,2022年4月29日公司市值為1303億元,市值增加1152億元。
隨著晶澳科技的回歸,天合光能、大全能源、晶科能源等在美股上市的光伏公司也相繼登陸A股。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匯聚A股,光伏行業馬太效應逐漸凸顯,龍頭企業紛紛利用融資優勢、規模優勢、技術優勢等不斷擴張產能、加速搶占市場。
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晶澳科技組件產能近4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2021年,曲靖10GW拉晶及切片(曲靖20GW拉晶切片項目第一期);寧晉4GW電池、揚州6GW電池;合肥2GW組件、越南3.5GW組件、義烏5GW組件、揚州6GW組件等新建、技改升級項目順利投產,各環節產能規模有序增加。曲靖10GW拉晶及切片(曲靖20GW拉晶切片項目第二期)、包頭20GW拉晶及切片、越南3.5GW電池等項目按計劃推進。按照公司未來產能規劃,2022年底公司組件產能超50GW,硅片和電池產能約為組件產能的80%。
同時,為了提升公司產能規模,完善公司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去年8月23日晶澳科技啟動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20GW單晶硅片項目”、“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發中試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截止目前,募集資金已全部到位,募投項目“年產20GW單晶硅棒和20GW單晶硅片項目”的一期項目10GW也已順利投產。
萬聯證券分析師江維表示,“看好一體化企業盈利能力,經驗和規模壁壘下未來格局向好。與專業組件廠相比,通過硅片到組件整合、壓縮成本,一體化企業具有0.04-0.12元的單瓦成本優勢。一體化企業擁有較強的經驗和規模壁壘,15年以上的行業積淀疊加5-10億/GW的投資額,新進入者很難形成后發優勢,隨著未來行業擴產加快,一體化競爭格局將優于其他領域”。
(編輯 才山丹)
21:50 | 粵傳媒:關于公司舉行2024年度報告... |
21:50 | 許昌智能:2024年年度報告業績說明... |
21:45 | 思特奇: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一... |
21:45 | 金埔園林: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蘭花科創:4月25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三一重工: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建研設計:5月8日將召開2024年度股... |
21:45 | 福能東方: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九安醫療:4月21日將召開2025年第... |
21:45 | 方正閥門:2025年第二次臨時股東會...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45 | 達嘉維康: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