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琦
4月29日,江特電機發布2021年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9.82億元,同比增加61.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86億元,同比增加2592.71%。
江特電機主要從事鋰云母采選及碳酸鋰加工、特種電機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采選化工類2021年實現營收14.2億元。年報稱,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主要系鋰鹽業務外部環境持續向好,碳酸鋰產品下游需求量增長,帶動銷售價格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公司通過釋放及擴大鋰云母采選以及碳酸鋰生產產能,實現碳酸鋰產品產銷量和營收較上年同期的大幅增長。
公司碳酸鋰產品毛利率同比大增139%
作為四大正極材料生產制造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碳酸鋰產品隨著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等市場的需求爆發,市場對鋰電產業鏈相關原材需求量上升明顯,碳酸鋰價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生意社數據監測顯示,2021年碳酸鋰產品可謂是漲勢兇猛,全年價格都處于上行區間,臨近年末價格更是一飛沖天。12月31日工業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為266000元/噸,與年初(1月1日工業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為50000元/噸)相比價格上漲了432%。12月31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為282000元/噸,與年初(1月1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為54600元/噸)相比價格上漲了416.48%。
據SMM統計,2021年全國對碳酸鋰需求達35萬噸,該項數據相較2020年同期增長超60%。另一方面,上游礦端因投產周期相對較長,對鋰鹽產量提升構成明顯限制,供平需漲之下,碳酸鋰、氫氧化鋰等價格一路上行,截至2022年一季度,電池級碳酸鋰的成交價位已行至50萬元/噸左右,電池級氫氧化鋰亦在46-48萬元/噸左右。
從江特電機2021年各季度業績來看,公司第四季度業績明顯提升,實現營業收入9.53億元,占全年營收比重為31.96%,與2021年碳酸鋰整體價格走勢一致。
行業高景氣度下,2021年公司碳酸鋰產品毛利率同比大增138.7%,高達38.62%。江特電機擁有豐富的鋰礦資源優勢,2021年公司在充分釋放原有鋰礦采選產能和鋰鹽加工產能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探礦和“探轉采”工作。
公司目標2022年實現凈利潤30.3億元
電機產業是江特電機原有的傳統主導產業,近年來,隨著傳統電機業務增長乏力,公司在鞏固原有細分行業市場龍頭地位的同時,加快了電機產品的升級步伐,緊扣節能和智能方向,重點發展伺服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等智能節能電機,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同時開發重點軍品等電機產品新領域,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2022年,江特電機擬繼續聚焦電機、鋰鹽行業發展,公司計劃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億元,凈利潤30.3億元。年報顯示,公司擬快速推動投資新建年300萬噸鋰礦采選及年產2萬噸鋰鹽項目的建設,釋放及擴大鋰云母選礦產能,加大資源綜合利用力度,提升綜合盈利能力。
同時,公司將充分發揮好鋰云母提鋰產線規模優勢,持續加大對鋰云母提鋰技術的投入,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降低產品成本,加快對鋰輝石提鋰產線進行兼容改造,使之既能進行鋰輝石提鋰又能實現鋰云母提鋰,以擴大公司碳酸鋰產品的產銷量,公司預計兩條鋰輝石生產線兼容改造將在今年二季度正式完成并投產,改造完成投產后公司產量將進入爬升階段。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新能源行業的快速增長,帶來了相關需求的大量爆發,但是由于產能受資源、工藝、供應鏈的綜合影響有所滯后,必然造成鋰鹽價格將會在高位維持較長時間,甚至也不排除今年將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上漲的可能。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新能源行業尚屬于成長期,市場需求迅速擴大,行業消費迅速增加,市場規模迅速變大。行業需求遠高于行業供給速度,處于賣方市場因此擁有定價權,預計未來暴利不會再出現但行業毛利很高,相信隨著產能補充,碳酸鋰等多項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局面將會改變,但行業紅利仍將持續。
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江特電機已實現營業收入13.55億元,同比增長152.57%;歸母凈利潤6.66億元,同比增長809.81%;扣非凈利潤6.64億元,同比增長1099.92%。
(編輯 孫倩)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00:25 | 搶抓集成電路關鍵工藝材料發展機遇... |
00:25 | 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支持技術... |
00:25 | 一體化布局成效漸顯 美諾華去年凈... |
00:25 | 華立科技游戲游藝設備業務穩健發展... |
00:25 | 融創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 “全額... |
00:25 | 構建多元化酒生活消費場景 貴州省... |
00:25 | 江蘇證監局聯合多方召開宣介會 推... |
00:25 | 公司零距離 ? 新經濟 新動能 | 濰... |
00:25 | 聚焦基金一季報 | 透視基金一季度... |
00:25 | 年內1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甩賣”...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