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吳奕萱
作為企業經營的“血液健康指數”,經營性現金流的增減變化,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捕捉出公司“有錢”的真實性,而從目前已發布年報的上市公司數據來看,有一小部分公司的凈利潤“含金量”,需要打個問號。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4月15日收盤,在已披露的1787份年報中,超九成上市公司2021年盈利,不過,部分上市公司在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雙雙增長的同時,經營性現金流卻大幅降低,甚至為負數。
賬面盈利,現金流為負,是否說明上市公司的盈利是“紙面富貴”而不是“真金白銀”?多位業內人士在采訪中表示,經營性現金流的好壞是決定企業盈利是“紙面富貴”還是“真金白銀”的核心因素,不過,凈利潤真正的“含金量”還需結合資產負債表及行業等多方面來判斷。
180家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
Wind數據顯示,在已披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329家上市公司中,180家上市公司業績較上年同期實現正增長,即超過五成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
從行業來看,上述存在“不匹配”現象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涉及化工、電子、機械設備等行業,多為重資產企業。
上述現象是否與行業有關?多位業內人士在采訪中告訴記者,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與行業有一定關系,不過,由于企業擴張發展、經營戰略導致的多項財務數據異常甚至財務數據錯配才是根本原因。
一名不愿具名注冊會計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相差較大甚至背道而馳,往往與應收賬款、存貨甚至應收票據支付和融資造成的錯配有關。如果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流動資金來保證收入擴張,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會出現相反方向,不過,仍需結合企業經營狀況進一步分析。
在上述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的上市公司中,按凈利潤增幅來看,排在第二位的和晶科技凈利潤增幅達到了1119.87%,而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59.03萬元。排在第三位的沙河股份凈利潤增幅達到了709.81%,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248.2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與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的大幅增長趨勢“背道而馳”。
對于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變動差異,沙河股份僅表示,報告期內工程款支出增加所致。對此,深交所4月13日下發了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且與營業收入、凈利潤變動趨勢相背離的原因。
“白條利潤”占比過高
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的企業,往往會出現“白條利潤”的情況,即凈利潤大部分是應收賬款等紙面利潤,而不是實實在在到手的“真金白銀”。
在上述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的156家非金融業上市公司中,有132家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占凈利潤比重超過100%,有的甚至達到凈利潤的65倍。其中,按凈利潤增幅排名,凈利潤增長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就有7家應收賬款占凈利潤比重超過100%。
某上市公司財務人員表示:“近兩期收入規模沒有大的變化以及沒有影響回款的突發事件,過高的應收賬款對于企業來說就是‘白條利潤’,不排除未來這些應收款中出現呆壞賬而導致凈利潤調整減記。”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上述公司仍集中在制造業,涉及機械設備、電子、電氣設備等領域。
“這種情況多集中在制造業,說明制造業因為競爭激烈和行業集中度不高,在交易中的談判能力較弱,從而為導致制造業整個行業存在較大面積的賒銷問題。”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說道。
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每個行業、每家公司的結算方式都不一樣,這是由行業長期形成的結算慣例所決定的,企業能夠決定的更多是行業賽道的布局,和自身研發能力的提升。
“有的上市公司是該行業的絕對龍頭,其對下游客戶或者經銷商具有絕對的話語權,下游會提前付款將其產品預訂,可以實現利潤與現金的很好平衡,但是有的行業競爭激烈,只能是先貨后款的商業模式,這樣就要注意凈利潤的含金量問題了,尤其是注意應收賬款的壞賬問題,可能報表上有利潤,但是卻收不到全額賬款。”劉盛宇如是說道。
上述上市公司相關人員也告訴記者,“只有構建現金與利潤的平衡關系,企業才能始終站在安全線上。分析利潤時應注重當期賒銷比例財務指標分析,加強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加快企業資金回籠。”
三張表下隱性風險要警惕
企業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不匹配,白條利潤比重較大,那么這些上市公司就是紙面富貴嗎?到底如何才能判斷企業“含金量”?
“一方面要看賬面利潤規模和利潤率,另一方面要看企業的資產構成中現金資產占比的大小以及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性現金流的狀況。”柏文喜說道。
劉盛宇告訴記者,“經營性現金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公司凈利潤含金量的情況,也可以考慮從企業自由現金流或股權自由現金流的角度考察上市公司的現金情況,與此同時,可以使用當年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與利潤表中營業收入的比例來判斷企業凈利潤含金量。”
在業內人士看來,結合年報三張表,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的運作情況,更有可能從中發現企業隱藏的風險提示。
柏文喜向記者表示:“年報期間,投資者看現金流量表時,一方面要通過經營性現金流狀況來判斷企業主營業務的狀況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還要從融資性現金流和投資性現金流狀況來看企業以融資支持自身發展和維持企業流動性的能力,以及企業過往的投資能力與資本性開支的合理性,以此來判斷企業自我發展能力和流動性管控能力。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綜合判斷,才能給出企業自身運行是否健康,發展是否可持續、真實的盈利能力如何等等。”
(編輯 孫倩)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